娴雅淑媛守温柔
在白家大宅门的重重朱门里,黄春就像一捧润物无声的月光,以温婉贤淑的姿态,将传统妇德演绎成了一首动人的诗。当大宅门里的明争暗斗如狂风骤雨,她却始终守着内心的宁静,用柔和的力量化解矛盾。老话说“静水流深”,用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她的故事,是封建深闺中一抹温暖而坚韧的色彩,治愈又动人。
黄春初遇白景琦时,还是个躲在破庙里的落魄孤女。白景琦带着一群人咋咋呼呼闯进来,她吓得往后缩,像只受惊的小鹿。白景琦却被她楚楚动人的模样勾了魂,大手一挥:“跟我走!保准让你吃香的喝辣的!”换作旁人,早被这霸道的架势吓跑,黄春却红着脸,小声回了句:“一切……但凭公子做主。”这一低头的温柔,首接把白景琦的心挠得痒痒,当场拍胸脯:“这辈子,我护着你!”
进了白家大宅,黄春才知道什么叫“豪门生存指南”。老太太嫌弃她出身低微,连正眼都不瞧她;三婶在背后嚼舌根:“不知哪儿捡来的野丫头,也想攀高枝?”面对这些刁难,黄春从不反驳,只是默默把委屈咽进肚子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老太太请安时,总会贴心地带上一碗温好的燕窝粥:“祖母,这是新炖的,您尝尝?”给三婶送亲手绣的帕子时,也笑着说:“三婶眼光好,帮我瞧瞧这针脚可还行?”时间一长,连最挑剔的三婶都忍不住感叹:“这丫头,性子软得像团棉花,却叫人挑不出错处。”
白景琦的暴脾气,在黄春这儿却成了“绕指柔”。有次白景琦在药行被伙计气着了,回家后摔杯子砸碗。黄春不慌不忙,泡了壶安神茶递过去:“气大伤身,天大的事儿,先消消气。”白景琦还在嚷嚷:“那帮人就是欠收拾!”她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你是当家的,犯不着和他们置气。‘小不忍则乱大谋’,明日咱们再慢慢计较?”几句话,就把白景琦的火气压了下去。白景琦后来逢人就说:“我家春儿,比那灭火的水龙还灵!”
黄春管家的本事,更是“润物细无声”。白家上下几百口人,琐事繁杂,她却打理得井井有条。丫鬟们犯错,她从不疾言厉色,而是耐心教导:“‘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下次可别再犯了。”有个新来的小丫鬟打碎了贵重瓷器,吓得首哭,黄春反而安慰她:“碎碎平安,我年轻时也毛手毛脚,多练练就好了。”自掏腰包赔了瓷器不说,还教小丫鬟如何端稳托盘。这事传开后,下人们都打心眼里敬重她,说:“少奶奶的心,比棉花还软和。”
最让人佩服的,是黄春在白家危机时的担当。白家药行遭人陷害,资金周转困难,全家愁云惨雾。黄春二话不说,把自己的陪嫁首饰全拿了出来:“先渡过难关要紧。这些身外之物,没了还能再挣。”白景琦红着眼眶说:“苦了你了。”她却笑着摇头:“夫妻本是同林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咱们一起扛。”有了这笔钱,白家药行总算挺过了难关。
黄春对子女的教育,也是温柔中带着智慧。儿子调皮捣蛋,把书房弄得一团糟,她没有立刻发火,而是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书房乱糟糟的,读书都没好心情了,咱们一起收拾,好不好?”收拾完后,她又耐心讲道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书房都管不好,以后怎么成大事?”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从那以后,竟主动学会了整理房间。
可惜天不遂人愿,黄春的身体越来越差。临终前,她拉着白景琦的手,气若游丝:“以后……别太任性,遇事多忍让……”白景琦哭得像个孩子:“春儿,你别走!”她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能遇见你,我这辈子……值了……”话音落下,手无力地垂下,只留下白景琦撕心裂肺的哭喊在大宅门里回荡。
黄春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却用温柔和坚韧,在大宅门里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她就像一首淡雅的小诗,虽不惊艳,却耐人寻味;似一杯温热的茶,虽不浓烈,却暖人心脾。她的故事告诉年轻男女:真正的强大,不一定是锋芒毕露;温柔的力量,同样能在岁月里留下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