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北京笼罩在雾霾中,姜绾推开全国预制菜协会会议室的雕花木门,冷气裹挟着压抑的气氛扑面而来。圆形会议桌旁,二十几位企业负责人神色凝重,投影仪上跳动的市场数据像一把利刃——某资本巨头“味界集团”三个月内连续收购七家头部预制菜企业,其市场占有率己飙升至45%,而中小品牌的销售额平均下滑32%。
“姜总,您可得拿个主意!”杭州某老字号传承人猛地拍桌,“味界集团把酸菜鱼价格压到成本价的一半,我们根本没法竞争!”会议室瞬间炸开锅,有人举起手机展示社交平台上的水军刷屏:“XX牌预制菜又贵又难吃,还是味界实惠!”角落里的年轻创业者苦笑:“他们甚至买断了冷链物流的黄金时段,我们的货根本发不出去。”
姜绾的指尖划过会议桌上的全息投影,调出一份秘密文件:“上周,我们截获了味界集团的内部邮件。”屏幕上赫然显示着“消灭竞争对手计划”,标注的重点企业名单里,“食光纪”被打上红色惊叹号。全场倒抽冷气,阿依莎握紧了腰间的苗银刀——那是寨子里长老赐予她的护身符,此刻却在愤怒中微微发颤。
“降价只会两败俱伤。”姜绾按下遥控器,画面切换成非遗传承人制作手工酱料的纪录片,“味界用资本碾压,我们就用文化破局。”她转向窗边沉默的老匠人:“张师傅,您祖传的北京烤鸭酱方,愿意做成联名款吗?”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只要能保住老手艺,我这条老命都豁出去!”
三天后,“食光纪”官网突然发布重磅消息:联合全国37家中小预制菜企业成立“华夏味道联盟”,共同推出“非遗百味”系列产品。发布会现场,全息投影将敦煌壁画上的宴饮场景投射在穹顶,姜绾身着刺绣华服站在中央:“我们承诺,所有产品保留30%以上的手工工序,让消费者尝到真正的中国味道。”台下掌声雷动,而首播间弹幕瞬间刷屏:“支持良心企业!”“终于不用吃流水线快餐了!”
然而,味界集团的反击来得比想象中更凶猛。某深夜,联盟企业的中央厨房接连遭遇“设备故障”,监控显示有人蓄意破坏制冷系统;社交媒体上,大量“食品安全问题”的谣言铺天盖地,甚至有伪造的检测报告在疯传。姜绾连夜召集联盟紧急会议,看着参会者们疲惫的面容,突然想起十年前守护“食光纪”配方的那个雨夜。
“他们想用阴招,我们就光明正大迎战。”姜绾点开手机里的区块链溯源系统,“从现在起,联盟所有产品的原料、生产、运输数据全部上链,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每一个环节。”她转向法务总监:“把那些造谣账号的IP地址查清楚,该起诉的一个都别放过。”
转机出现在春节前夕。味界集团为抢占年货市场,推出“9.9元年夜饭套餐”,却被消费者发现菜品中含有大量廉价添加剂。与此同时,“华夏味道联盟”的“非遗年礼”礼盒横空出世:苏绣包装里藏着苏州糕团、苗银餐具搭配贵州酸汤鱼,每道菜都附带传承人录制的文化讲解视频。首播间里,阿依莎现场演示苗绣技艺,订单系统瞬间崩溃。
舆论风向彻底逆转。网友们自发发起“寻找记忆中的味道”话题,晒出与联盟产品的合影;行业协会紧急出台《预制菜行业自律公约》,要求企业公开核心配料来源;就连味界集团的部分高管也开始私下接触联盟,表达合作意向。
三个月后,“华夏味道联盟”召开庆功会。姜绾站在洒满阳光的露台,看着远处高楼大厦间飘扬的联盟旗帜,拨通了司砚的电话:“今晚回家吃饭吧,我想试试用张师傅的烤鸭酱做新菜。”电话那头传来轻笑:“这次,记得别把厨房烧了。”
夕阳西下,姜绾翻开最新的市场报告:联盟市场占有率突破30%,味界集团被迫宣布终止低价倾销策略。而办公桌上,新的企划案己经展开——“乡村美食守护计划2.0”,目标是扶持一千家偏远地区的手工作坊。她知道,这场与资本垄断的较量,从来不是为了打败谁,而是为了守住那些即将消逝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