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食光璀璨

第125章 :文化碰撞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食光璀璨
作者:
天鉴阁的武元
本章字数:
2832
更新时间:
2025-06-22

迪拜烈日炙烤着朱美拉海滩,姜绾站在“食光纪”中东首店的落地窗前,看着橱窗里陈列的酸汤鱼礼盒被当地顾客匆匆掠过。开业三天,销售额不足预期的10%,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质疑:“预制菜破坏传统烹饪仪式感”“香料配方不符合清真标准”。空调冷气裹着挫败感扑面而来,她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这是“食光纪”全球化战略中最关键的一站,却成了文化冲突的修罗场。

“姜总,埃及经销商要求立刻撤下所有含酒精的料酒产品。”助理举着平板冲进来,屏幕上的投诉邮件密密麻麻,“还有沙特宗教委员会发来警告,包装上的龙纹图案被认为带有偶像崇拜意味……”话音未落,阿依莎风风火火推门而入,苗绣裙摆沾满沙尘:“我刚从香料市场回来,当地人根本不认可我们的木姜子,说味道像‘变质的草药’!”

会议室陷入死寂。姜绾调出全息投影,中东地图上亮起成片的红色警示:饮食禁忌、宗教符号、口味偏好……每一项都像一堵高墙。“我们不能强行输出。”她突然开口,指尖划过迪拜香料市场的3D影像,“还记得在贵州苗寨,外婆怎么教我们调和味道吗?尊重差异,才能找到共鸣。”

转机始于一场意外。某天深夜,姜绾在酒店附近的市集闲逛,被一家也门餐厅飘出的香气吸引。店主穆罕默德正在炖煮“萨比耶”,藏红花与羊肉的香气中,她突然灵光乍现:“如果把酸汤鱼的发酵工艺,和中东传统陶罐焖煮结合会怎样?”

次日,研发团队紧急召集当地厨师。阿依莎带来苗寨的陶瓮,穆罕默德贡献了家族秘制香料配方,实验室里,姜黄、孜然与木姜子在分子料理设备中碰撞出奇妙的香气。经过27次调试,首款“清真版酸汤羊肉煲”诞生——用椰枣代替糖,以鹰嘴豆泥增加浓稠度,包装上的龙纹换成了几何纹样的阿拉伯书法。

但真正的突破发生在文化叙事上。姜绾决定将店铺改造成“美食博物馆”:顾客扫码即可通过AR技术,观看苗族银匠打制餐具与阿拉伯匠人雕刻陶罐的跨时空对话;每个礼盒附赠一本“味道护照”,用插画讲述中国酸汤文化与中东香料之路的千年渊源。开业当天,当全息投影的苗族芦笙舞与阿拉伯肚皮舞在穹顶交相辉映,人群中爆发出惊叹。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某极端宗教组织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指责“食光纪”用“伪传统”亵渎信仰。姜绾没有急于公关,而是带着团队拜访当地宗教学者。在清真寺的穹顶下,她展示产品研发日志,解释每一处改良背后的尊重:“我们不是要改变文化,而是想搭建一座味觉的桥梁。”学者们品尝新品后,沉默良久开口:“或许,这就是《古兰经》里说的‘多元中的和谐’。”

舆论开始反转。迪拜王妃在ins分享自己烹饪“食光纪”清真酸汤的视频,配文“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卡塔尔世界杯期间,赛事官方主动采购预制菜作为运动员餐食。三个月后,“食光纪”中东市场占有率突破20%,更意外带动了中国非遗技艺的关注——也门商人开始订购苗族银饰餐具,沙特王室定制了带有敦煌飞天图案的礼盒。

庆功宴上,姜绾举起用椰枣酒调制的饮品:“我们曾以为,文化差异是障碍,现在才明白,那是创新的火种。”她身后的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着全球订单数据,而最角落的留言区,一条评论让所有人驻足:“今天给奶奶做了酸汤羊肉,她尝完说,这味道让她想起年轻时走过的丝绸之路。”

夜色中,姜绾收到司砚的视频通话。画面里,老宅的灯光温暖如初,他正在教孩子们用阿拉伯语说“谢谢”。“下一站去哪儿?”司砚笑着问。姜绾望向窗外璀璨的哈利法塔,轻声道:“去更多需要被理解的地方,让味道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