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冬天越发湿冷,新屋窗台结了一层薄雾,但林泽的心里却悄悄点燃一根新火苗。这段时间,眼看身边的合租伙伴纷纷触底反弹——苏瑾拿下实习合同,阿琛裸辞后小创业有了眉目,陈妍靠着“补课”编程也找到稳定外包岗——林泽也终于下定决心,给自己的职业路加一道更现实的“安全锁”。
其实,考资格证的想法己在林泽心头盘旋多时。同事们常说,在东海这样的大城市打拼,单凭毕业证和短暂实习很难真正站稳脚跟。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优胜劣汰,唯有一纸资格专业证书,才算得上是劳动力的“保险单”和跳槽的“定心丸”。
起初林泽有些不甘。他己经熬过层层面试和加班,觉得凭技术经验和名校学历,应该能在职场立得稳。但现实很快给了“温柔一刀”:一次绩效考核被问到行业资质,项目经理顺口一句“没有PMP证只能做执行,升主程要再等”,让林泽憋了一夜。
他关了深夜的电脑,翻看工作文档,终于拿出决心:“别人能比,我为什么不能?人生再忙也要给自己造桥。”
计划落定后,林泽给苏瑾吐槽:“考证是我自救的最后底牌。你说人是不是被逼急了才会成长?”
苏瑾鼓励他:“你本来就很厉害,有证书只是给自己多一层安全感罢了。以后项目愿意选你,不再犹豫。”
第二天起,他早起完成公司文档,晚上报了知名线上资格班。合租小屋再次变身夜校教室。林泽自创“记忆卡片法”,用五色便签贴满窗边,还和阿琛打赌:“等我考过了,你负责庆功夜宵,哥不跟你抢鸡腿。”
备考日子里,他经历着预期的狭窄和惊喜:
有时学到深夜,屋里静得只能听见键盘敲击,小小灯光照着厚厚教材。他会想起在清北自习室的夜晚,想起父亲当年苦读参加自考的背影。每天进展一丁点,便在日记打上一颗星;有时公司临时加班,复习进度被打乱,他便咬牙起得更早,用通勤地铁挤出来的十分钟背题。
陈妍见他熬红眼睛,泡了壶菊花茶递过去,笑说:“你们男人太拼啦,把生活当奥赛。”
阿琛忍不住调侃:“林哥,考过请我在城隍庙吃大闸蟹!不然自罚抄一周菜单。”
复习期间,也有情绪波动。遇到知识点死活攻不破时,林泽偶尔焦躁摔笔,本想拿起手机对着母亲抱怨一番,结果每次都咬牙说不出口。他明白,能走到这里,哪怕缓慢,也要靠自己“生扛”下来。
日子渐渐推近冬末,林泽把最后一节模拟考做完,嗓子里长松一口气。考试那天,他按时进场,靠着不断自我鼓励,把书上所有做题技巧和经验都“搬家”到了考场上。
几周后,资格证书邮件通知下来。林泽有点不敢相信,成绩单上的“合格”比任何offer都让他安稳。那天晚上,他带着室友们大吃一顿,请大家各点最贵的外卖,为自己补一场“归零再出发”的仪式。
饭后,林泽给母亲发了成绩截图,视频那头母亲笑着:“儿啊,只要你觉得值得,哪怕考一百个证,妈都相信你能过!”
林泽默默记下:“真正的安全感,是一次次咬牙坚持,是深知起点不足时的亡羊补牢。人生的每一次拾遗补阙,都值得自豪。”
窗外一夜大雪初晴,他终于相信,人生路上多一份底气,未来便能多一些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