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东海,焦灼感在空气中飘荡。林泽失意归家,生活一如既往地务实且沉重。苏瑾则在自己的“小船”上,悄然决定转向:如果正职工资撑不起理想且不愿妥协生活,是否能凭一支笔、一个号,在新媒体世界里找到另一重出口?
这想法并非一夜生发。早在写杂志稿、私下替朋友做品牌文案时,她就无意间感受到流量的诱惑和价值的变化。被清北同学和现实的“垫底焦虑”刺痛后,苏瑾反复琢磨起自媒体与知识付费的大潮。那晚刷手机,她无意点开一篇“95后副业月入两万”的爆款推文,留言区千人共振:“白天被压榨,夜晚靠副业救命。”她索性放下包袱,决定:“试就试,将失败也写进人生。”
她悄悄注册了公众号,起名《东海半步》。第一篇推文写自己买房梦碎、首付凑不齐、合租生活鸡飞狗跳的现实,还配了一张手绘“躺赢与裸婚家庭账本”的对比小漫画。没想到当天点击量破了五百,还收获一波互助打气。
林泽看出她变得忙碌,下班回家见她一边写稿一边弹回私信,问起也不多嘴。阿琛却第一时间成了头号“新媒体粉丝”,帮她在外卖群宣传:“大家看,小苏写的多实在,现实买房教程+俊男美女恋爱吐槽!”
有了第一波流量刺激,她更加投入。接下来一周,苏瑾写了东海合租自救、亲友奇葩催婚语录、婚礼预算现实与理想隔空喊话版对话,以及“爹妈的婚姻KPI”,还做了一期周末“梦想市集播报”,把自己和林泽、陈妍、阿琛等人化身Q版图文角色。
她不仅自嘲困境,还做起采访。逛东海市集,拉身边“裸婚”新人、独居大龄青年、“高攀未成”情侣,边听边写,每一条生活细节都带着都市的热度和沙哑。
她很快发现,越坦白、越真实、越能触碰人间的琐碎和泥泞,作品越受欢迎。有人留言:“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背着房租哭。”有人转发时感慨:“努力和勇敢的样子,就是她现成的底气。”
渐渐有人私信邀约:有品牌愿意投广告,有独立播客来邀请连麦。她兴奋又忐忑,怕自己“变成流量怪圈中的一颗螺丝钉”;也怕副业太火被公司同事注意,导致“主业不稳”。她索性和林泽坦白:“副业做成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我想坚持写自己的故事,有光也好,狼狈也罢。”
林泽轻声道:“无论成败,你都比我更勇敢。至少你敢用自己的声音给自己一个答案。”
有天夜里回家,苏瑾打开消息箱,看见后台一条私信:“你写的关于现实之疼和勇气的笔记,让我今天没有放弃自己。”她眼角湿了,明白真实的价值感就是来自一条条真人的共鸣,而不是单一的“爆款”。
这段新媒体副业并未立马让她暴富,但为真实生活注入了新的意义、交织和活力。在流量世界与现实都市的夹缝中,苏瑾用文字和勇气,在人生暗夜划下一束自己的微光。
她在新一期公众号收尾处写下:“曾以为用副业能赚出安全感。现在更想用它去对抗生活的失序和单调,去连接更多和我一样渴望生活主动权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