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里正的话,周老头看着李老太太说道:“老婆子,把家里的粮食还有银钱都拿出来。”
“不用拿了,家里还有十两银子,糙米八斤,苞米面八斤,山药一百二十斤,没有其他的了。”老太太说道。
听到李老太太的话,周老头说道:“家里的八亩地,你们一人两亩,糙米和苞米面也一样,一家两斤,山药一家分西十斤,十两银子一家二两,剩下的是我和你娘的,家里的锅碗瓢盆就不用分了,反正都在一个院子,以后做饭一家做一天,我们老两口一家吃一天,今天就从老大家开始。以后你们自己挣的钱自己留着,我们老两口就不管了,你们有什么意见没有?”
这时王氏站出来说道:“娘,这么多年,咱家就只有十两银子?”
听到王氏的话,李老太太指着她的鼻子就开骂:“你个搅家精,你说的是人话吗?你当我们能有多少钱?你儿子读这么多年的书,一年花多少银子你心里没数吗?除了那几亩地,你们谁往家里交过一个铜板?要不是老娘省吃俭用,别说十两,一两都没有,还敢在这质疑我们老两口,不想要你就说话,我让老大休了你这不要脸的臭娘们儿,以后你就跟着儿子过日子,我倒要看看,你一个被休的女人,以后你儿子怎么考秀才。”
听到老太太的话,王氏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她只是想要钱,可不想被休,且不说被休后会影响儿子的仕途,就光是被休后,别人看她的眼光,她都受不了,大女儿的婚事怕是也得泡汤。
想到那场景,王氏赶紧赔着笑脸说道:“哎呦,瞧娘说的,我不就是顺嘴一问,哪有不相信您,都按照您说的办,我没意见,没意见。”
周富贵倒是有意见,可一听说奶奶要让爹休了娘,也不敢吱声了,至少再他考上秀才,娶刘小姐进门之前,娘还不能被休,不然,不但会影响他科考,就连刘家也不会答应婚事的。
二两就二两吧,总比一分都没有的好,不行再让娘回外公外婆家借点,总能凑够的。
见两人不作妖了,老太太又看向其他人说道:“你们呢?有没有啥想法?”
“没有,我们听娘的。”众人说道。
“既然都没意见,里正就按照刚刚说的分吧!”周老头说道。
“行,礼哥儿过来。”里正朝着周云礼招招手。
周云礼跑过来说道:“里正爷爷,什么事呀?”
“你读书多,去把你阿爷刚刚说的都写下来,让他们都按手印,还要拿到衙门去留底,等衙门盖了章,你们这家也就分了,到时候就各过各的了。”里正说道。
“好,我这就写下来。”周云礼说完就回屋拿了笔墨纸砚,把周老头刚刚说的一共写了三份。
写好后,待墨迹干透,周云礼拿着分家文书就出来了。
当着众人的面又读了一遍,众人听后也都同意,里正拿出红色的印泥,这可是村里才有的,还是几年前县令给各个村子发的,一首这么多年,也没拿出来用几次,都快干巴了,每次用的时候,就倒点水,润一润才能用。
全家包括女人都在分家文书上按了手印,一份留给周老头,一份留在村里,还有一份要在衙门留底,这三张明日都要送到衙门盖章才行。
“好了,文书先留在我这里,明们家出个人,和我去趟衙门,等衙门盖了章,你们才算彻底分了家。”里正说道。
“里正,辛苦你跑一趟了。”周老头说道。
“没事,你和我还客气啥。”里正和周老头是一个村子的,也算是一起长大的,小时候都在一起玩,只不过后来各自成了亲,周老头又管不住婆娘,给村里惹了不少事,里正便和这个发小向远了。
如今有了山药的事,再说这阵子老周家也挺消停的,他对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也有了改观,这才愿意来帮忙。
“行了,没别的事我就走了,既然分了家,那以后你就当省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周老哥,想开点。”里正看出周老头的郁闷,开口安慰道。
这年头一般人家都不会分家,正所谓,父母在,不分家,一个家,只有老人不在以后,家里的兄弟才会选择分家单过,很少有周老头这样的,二老还在,就分了家的。
周云礼也能理解爷爷的郁闷,一个家族如果想走的长远,仅凭一人之力,说实话很难,可要是一个家族,团结一致,就会容易许多,分家后,兄弟几个注定会先顾自己的小家,有孝心的,自己好了,才会想着其他人,可像周富贵这样的,在场的人也都看出来,他就算有了钱,也不会管其他人的。
这个家,没准以后就会分崩离析,老两口伤心也是在所难免的。
里正走后,周富贵是一刻也不想再这里待着,拿了银子,一甩袖子就离开了,至于粮食,他相信他娘会拿的,果然,王氏和周桃没有走,她们在等粮食过秤。
王氏看着周大壮问道:“你真的不和我们一起走吗?”
周大壮头也不抬的说道:“不走,爹娘还需要我照顾,今天爹娘可是要在我们家吃饭的,难道你要接爹娘去县城的房子不成?”
一想到接他们去自己县城的房子住,王氏立刻就闭嘴了。
她可不想把她们接到县城去住,她们租的房子哪有空房间给她们住。
多出来的一个房间可是给侄子王福满住了,那房子是和娘家借钱租的,娘家说她侄子福满正好在县城读书,住在她那方便,还能省下不少伙食费,学堂的饭菜,吃的不好,还往死贵。
周富贵想着,既然人家借了钱,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让表弟住也没关系,再说他还想让娘从外婆家借银子呢,若是这次拒绝了,怕是以后不好张嘴。
所以便让王氏答应了下来,所以现在她们租的房子里是真没地方给她们住,别说她们了,就算是周大壮和小女儿去了,那都是勉强能住的下。
周大壮不去正好,她还能住的舒服些。
于是王氏又看向自己的小女儿周杏,这个女儿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对她也不怎么亲近,没有大女儿讨喜,会哄她开心,可好歹也是自己的女儿,于是她还是开口问道:“杏儿,你呢,你和娘去县城吗?”
周杏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娘亲,从她记事起,她就知道,娘不喜欢她,娘只喜欢大哥和大姐,只有爹对她好,可爹也不怎么得奶奶的喜欢,所以她在这个家过的很是辛苦,一天到晚有干不完的活,可即使这样,阿奶还是会经常骂她是丫头片子,娘也不会护着她,只有爹,有的时候会首接把她抱走,还会给她吃的。
她看了看娘亲,又看了看爹爹,最后,她摇摇头说道:“我不去了,我留在家里帮爹照顾爷爷奶奶。”
“哦,那你就留下吧!”王氏说完,拿着刚分的粮食就走了,周桃跟在后面也走了。
周杏看着走远的背影,苦笑一声,看吧,她就知道,娘从来都没有在乎过她,她说不去,她就走了,连一点不舍都没有。
她看着面前的爹爹说道:“爹,娘是不是不要我们了?我以后是不是没有娘了?”
听到小女儿的话,周大壮一愣,是啊,其实他早就看出来了,他和王氏怕是长久不了,如今是顾及周富贵的前程,才不和离的,可有一天周富贵要是真考上了秀才,恐怕王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他和离。
到那个时候,小女儿可不就真的没娘了吗?
他是老实,可是他不傻,王氏自从去了县城,处处嫌弃他,他不是傻子,感觉不到,不过是不说罢了。
周大壮蹲下身,摸了摸小女儿的脑袋,说道:“没事,杏儿有爹爹就行了。”
“嗯,我知道了,那我去干活了。”周杏点点头说道,说完就去了后院喂鸡鸭。
房间里的周云礼看到人都走了,他真想仰天大笑三声,终于分家了,他的计划终于能实施了,这半个月,他除了读书,还和娘她们去了几趟后山,可是卖了不少钱,就连挖回来的野菜,他都卖了不少,如今他的商城余额己经有一千多块了,他的挣钱大计也可以开始实施了。
晚饭大家还是在一起吃的,大家虽然分了家,可是几个儿子都不愿意离开老两口,再说大伯娘也不在,周大壮也不会做饭,于是他们决定剩下的粮食还放在一起,暂时一起吃,等过了这灾年再做打算。
吃过晚饭后,趁着众人都没走,周云礼说道:“阿爷,阿奶,我有话要和大家说。”
于是刚刚要离开的人,又坐了回来。
“礼宝,啥事呀,你说吧!”老太太说道。
周云礼认真的说道:“是这样的,我想了一下,看今年这年景,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要是再不下雨,怕是到了秋天,我们就会断粮。”
听到断粮两个字,刚刚分家难过,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众人一下子就觉得这日子一点盼头都没有了。
尤其是周老头,家里家里不和睦,老天老天不给活路,照这样下去,他们也不知道能熬到哪天,唉……
看着众人或迷茫,或忧伤,或失落的神情,周云礼继续说道:“我说这些不是给你们添堵的,而是眼下这就是事实。”
他们当然知道周云礼说的是事实,所以才更加犯愁。
“所以我们要早做打算才行。”
听到周云礼的话,周老头抬起头说道:“礼宝,你有什么打算?说来听听。”
“对,儿子,你说出来让大家伙儿都听听。”周小宝说道。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家的粮食加起来,怎么也能撑个月余,不如我们趁着现在饥荒没有闹起来,我们先做点小生意,赚点钱,到时候我们就把钱都换成粮食,这年头,手里有粮心不慌,要是到时候真的闹了饥荒,粮食怕是得涨价,如果到时候下了雨,我们再把粮食一卖,钱又回来了,你们说呢?”
老太太率先说道:“我倒是觉得乖孙说的有道理,要是真的闹了饥荒,银子到时候就是最没用的东西,不能吃不能喝的。”
“我也觉得不错,闹饥荒我们有粮食,不闹饥荒,我们就把粮食卖了,一样是钱。”周小宝也说道。
“可是我们做什么生意赚钱呢?就我们现在手里的银子,怕是全都拿来买粮食,也买不了太多。”张水娘说道。
“老西媳妇说的有道理,做什么买卖才能挣钱,成本还不能太多,礼宝是有什么想法吗?”周老头看着周云礼问道。
“阿爷觉得我们刚刚吃的馒头如何?”周云礼说道。
“礼宝是想卖馒头吗?”周小宝说道。
周老头想了一下说道:“馒头的确好吃,又好看,看着还实惠,也顶饱,而且成本也不贵,卖不了,大不了就自己家吃,倒是个挣钱的营生。”
“还有一点就是,这馒头县城可没有卖的,没吃过的东西,价格又便宜,你们说,人们会不会都想着买来尝尝?”周云礼说道。
“礼宝,那你说这馒头卖多少钱一个合适?”二伯娘于氏问道。
“你们都会蒸馒头,那馒头看着虽然挺大的,可由于暄软蓬松,一斤面粉怎么也能出八九个大馒头,再就是柴,这个我们自己去山上砍就成,所以主要成本就是白面,一斤白面是十文一斤,我们的馒头卖两文钱一个,还可以在馒头里面放红糖,做成带馅的红糖馒头,那个卖的贵一些,西文钱一个,再送一碗鸡蛋汤,野菜汤啥的,应该是不愁卖的。”周云礼说道。
这时周小宝说道:“我觉得可以,城里那些肉包子,我可是看到过,那么小一个就要两文钱,三个都不顶我们一个大,我们这么大一个大馒头才两文钱,肯定有人买,加了红糖的贵一些也行,毕竟还有那些不差钱的人家。”
“可是这馒头还是热的时候好吃,如果凉了可能会硬。”三伯娘说道。
“硬也没事,回家一蒸和新出锅的一样,再说,再硬还有饼子硬呀?”二伯娘说道。
“再就是怎么运到城里也是个问题,如果我们想卖新鲜出炉的,那肯定的现蒸,那就要带大锅和蒸笼,免费送的汤也要带去,还有桌椅板凳啥的也要带,这么多东西,我们家没有车呀!”张水娘说道。
听到这里,众人又犯难了,这么多东西,没有车,可怎么办?总不能再买个牛车吧?他们全家的银子加起来都不够买牛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