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静静地侍立在一旁,看着宝钗陷入沉思的凝重侧脸,不敢有丝毫打扰。
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自门外传来。
“弟弟快出来,我们要去读书啦!”
薛蟠的大嗓门伴随着毫不客气的拍门声,瞬间打破了书房的死寂。
“二少爷!快开门!今日该学‘始制文字’了!”小斧的喊声紧随其后,带着几分迫不及待的兴奋。
门外顿时喧闹起来,宝钗深吸一口气,再抬起头来时,眼中那浓重的思虑和倦意己被迅速敛去,甚至还掠过一丝无奈的笑意。
“来了。”他迈步走向门口,又转头看向依旧有些呆愣的青岚时,催促道,“还愣着做什么?抓紧跟上。”
“再不出去,大哥怕是要把门拍散了!”
说完,他不再停留,伸手拉开了紧闭的书房门。
喧嚣与光亮瞬间涌入书房,将方才的阴冷沉重一扫而空,宝钗站在门口,眼底的笑意终于真切了几分。
门外,薛蟠正搓着手,一脸期待,小斧在他身边探头探脑,身后还跟着竹影青枝等人,俨然是一支小小的队伍。
一行人吵吵嚷嚷地往薛蟠的书房走去,宝钗有意放慢了脚步,轻轻拉了拉薛蟠的袖子。
“大哥……”宝钗声音压低,示意薛蟠附耳过来。
薛蟠立刻好奇地弯下腰,把耳朵凑近,“弟弟,怎么了?”
宝钗目光扫过前方的小斧等人,低声问道,“大哥,我瞧着这几日都是观言跟在你身边。”
“ 他……读书如何?平日里可还聪敏?”
薛蟠闻言,脸上竟浮起一丝奇怪的羞涩羞涩。
他挠了挠头,眼睛西处乱看,“嗐,弟弟你问这个做什么?”
“他一个小厮,识得几个字也就是了……”
“比起你哥哥我来,那还是差远了……”
薛蟠的声音越说越低,最后几乎听不到动静。
宝钗点点头,不去看薛蟠窘迫的样子,只装作自己是随口一问,“没什么。”
“前些天偶然听陈管家提过一句,说观言的父亲生前是识文断字的庄头,所以有些好奇罢了。”
可谁知听了宝钗的话,薛蟠却像是顿悟了什么一般猛地一捶自己掌心,“原来如此!我说呢!”
“怪不得前几日我背《千字文》磕磕绊绊,他在一旁不过听了几遍,就能小声提醒我下一句了!”
“我还当他偷偷用功来着,原来是因为他父亲识字啊!”
薛蟠脸上绽出兴高采烈的笑容,仿佛终于找到了自己背书比不过观言的缘由。
宝钗看着自家大哥这副欢喜模样,那句“其实咱俩人的父亲也识字,且远不止识几个字”的话在舌尖滚了滚,终究还是咽回了肚子里。
“嗯,看来观言却有些家学渊源。”宝钗含糊地应了一句,便不再多言,加快脚步跟上了前面的小斧。
书房很快到了。
薛蟠煞有介事地翻开《千字文》,清清嗓子,开始领读,“‘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底下众人也跟着大声念,一边念,一边还努力辨识着字形。
宝钗看着众人,只觉得心底一片沉静。
然而就在这时——“笃、笃、笃。”
清晰而突兀的敲门声,不疾不徐地响起,将宝钗吓了一跳。
而方才还沉浸在书声中的众人,此刻如临大敌,默契地用身体将宝钗牢牢护在了最中心。
书房内方才的平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声的紧绷和警惕,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那扇紧闭的门上。
门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