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火树银花映战旗
黎明的微光刚刚浸染天际,金马仑高原的枪炮声便如滚雷般炸响。日军调集了三个联队的兵力,在轰炸机群的掩护下,对第7独立团驻守的1752高地发起了第九次冲锋。望远镜里,山头上燃烧的松树化作火炬,将阵地照得通红,战士们依托着用战友遗体和碎石堆砌的掩体,把一颗颗手榴弹投向蚁群般涌来的敌人。
"报告!日军投入了火焰喷射器!"通讯兵的声音混着电流声传来,"三排阵地失守,二排正在组织反冲锋!"我握紧拳头砸在地图桌上,玻璃面下的马来亚地形图被震得簌簌作响。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是马来族向导阿里带着二十名勇士赶到,他们背着自制的毒箭和灌满煤油的陶罐:"将军,我们知道后山有条隐秘小道,能绕到日军侧后!"
与此同时,怡保的临时兵工厂迎来了转机。华侨商会从印度运来一批废弃的火车轮轴,技术人员连夜研究,成功将其改造成坦克悬挂装置。车间里,上百名工人组链传递零件,有人的手掌被锋利的铁皮划得鲜血淋漓,却只是撕下衣襟简单包扎,又立刻投入工作。当第一辆改装后的坦克轰鸣着驶出厂房时,一位老焊工突然跪在地上,颤抖着抚摸履带:"我儿子...他在麻坡河战役中...现在他的魂能跟着坦克去杀敌了..."
吉隆坡的街道上,一场特殊的"全民战争"正在上演。裁缝铺的师傅们将缝纫机改造成简易制弹机,日夜赶制迫击炮弹壳;学校的操场上,妇女和孩子们排成流水线,把收集来的废铜烂铁敲打成可用的零件。突然,凄厉的防空警报撕裂天空,二十余架日军轰炸机黑压压地扑来。但这次,他们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抵抗——由华侨飞行员驾驶的改装教练机,携带着自制的燃烧弹,从云层中俯冲而下,与敌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缠斗。
在金马仑高原的后山,阿里带领的突击队悄然逼近日军侧翼。当他们将浸透煤油的陶罐砸向敌人的弹药箱时,整片山谷瞬间化作火海。日军的惨叫声与爆炸声响彻云霄,第7独立团抓住时机发起反攻,战士们端着刺刀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鲜血染红了山涧的溪流,也染红了漫山遍野的野杜鹃。
槟城港口,运油船的抵达引发了最后的生死较量。日军发现了诱饵船队的诡计,立即派出驱逐舰全速回防。我方鱼雷艇迎着敌人的炮火出击,艇长们高喊着"与敌同归于尽"的口号,将鱼雷射向敌舰。海面上,爆炸掀起的水柱此起彼伏,燃烧的油污将海水染成黑色。当最后一艘运油船成功靠岸时,码头上的士兵和民众相拥而泣,欢呼声盖过了远处的炮声。
夜幕降临时,前线传来捷报:1752高地守住了,日军被迫后撤十公里。我登上高地,看着战士们疲惫却自豪的笑脸。他们有的在修补破损的钢盔,有的用刺刀削着掺着木屑的压缩饼干。一位年轻士兵捧着一把野杜鹃,插在战友的坟头:"哥,你看,咱们把小鬼子打跑了。"
远处,怡保的方向火光冲天,那是兵工厂在加班加点生产;吉隆坡的夜空中,防空探照灯的光柱交织成网;而在马六甲海峡,我方舰队的探照灯划破黑暗,宛如一条银龙在海面游动。这场战争,让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人们凝聚成了一股钢铁洪流。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的自由与尊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