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刘继祖在目睹某些现象时,总觉得某个主角表现得相当 ** 。他收购了XX公司,随后让其退市,最终实现了百分百控股——
成年后才明白,这种行为未免有些荒唐。世界五百强企业里,几乎找不到一家是完全由个人百分之百控股的。通常采用的是交叉持股的方式,各股东利益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才是公司正常运转的法则。
要是我的公司遭遇威胁,一大群幕后巨头都会站出来支援,因为我的份额只有两成或三成,剩下的都是他们的资产。若袖手旁观,一旦公司倒台,他们也会损失惨重。
古人云:众志成城——
“另外,我希望汇丰入股之后,不要过多干预公司的运营。我们有自己的行事方式。除非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否则希望在所有事务上都保持独立自主。”刘继祖提出要求。
沈洲静静思索片刻,点头应允:“可以。如果公司能够盈利,汇丰承诺不参与具体管理。不过,我们会定期派遣财务人员审查账目。”
这是为了防止资金被挪用,或者其他违规操作吧?
刘继祖微笑道:“那是自然。”
沈洲展颜笑道:“那祝我们合作顺利。明日我将派人于汇丰银行迎接二位,请提前准备好相关文件,以便签订合约。”
凡涉及百万以上金额的交易,都需要详细列出条款,以防暗藏玄机。尤其像这种涉及亿元级别的合作,合同往往厚达几公分。
“对了,沈先生,我有一事相求,不知您能否帮忙?”
“嗯?”沈洲饶有兴趣地问,“请讲。”
刘继祖笑道:“不知您是否了解到,我还创建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
沈洲颔首,当初调查刘继祖背景时便己知晓此事。作为本地龙头,汇丰对公开信息可谓了如指掌。
“略有听闻,说是刚成立没多久,目前尚未推出任何作品?”
“上一部作品己经完成了,不过这次找您不是为了这个,而是关于院线的事。”
院线?
沈洲微微蹙眉,“刘先生,难道您想另起炉灶,再打造一条院线吗?据我所知,目前的院线几乎被嘉禾和无线两大巨头把持着。”
剩下的那些不过是些边缘化的左翼影院,或者是私人开设的地下影城,这些地方播放的内容往往比较特殊,大家心里都清楚。
刘继祖点头称是,“确实如此,我认为香港电影产业前景广阔,每年都在蓬勃发展,所以我打算涉足这一领域。但香港的电影市场与好莱坞不同,这里必须要有自己的院线,否则始终会被他人牵制。”
沈洲表示理解,他也听说过,在好莱坞,由于反垄断法律的存在,电影公司不能首接掌控院线,虽然可以通过隐秘手段持有院线股份,却不能公开干预,因此在影片排期上看起来相对公平。
然而在香港,情况则完全不同。
哪怕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只要院线优先安排自家的大制作上映,就会被强行截断排片机会。这里的电影与院线之间并没有明确的业务隔离规定。
而且,电影上映时,制片方需要将票房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分给院线,剩下的才是他们的收益。在整个过程中,从广告到宣传,全得由制片方独自承担,影院方面并不会提供支持。
如果是在十年前,还会额外收取场地租赁费用。
由此可见,院线的盈利能力远超电影本身,无论是好片还是烂片,都能稳稳获利。
“哈哈,这完全没有问题,我还正想问问贵公司在获得融资后的计划呢,毕竟如今房地产市场火热,许多公司拿到资金后都会转投地产行业,不过做电影也挺好的。既然时代金融有意进军电影业,作为股东,汇丰自然会尽力协助。”
“太感谢了!有沈先生的支持,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立足于此。”刘继祖满心欢喜地说道。
“沈先生,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当前一些私人影院,如果有土地的话就全部买下来,如果没有的话就租用。先在经济最发达的油尖旺、九龙、深水埗、湾仔等地开设。”
自己租赁固然简单,但要从零开始打造一条院线耗时太久,还需要装修、购置设备,因此最快的方法便是收购。
如今港岛上许多老旧的电影院,土地与建筑皆为一体,首接收购更为便利。至于其他一些私人影院,则可以首接联合,让他们成为加盟店,由我们提供影片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
基础框架搭好之后,后续便轻松许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经济最繁荣的铜锣湾、旺角等地逐步找到合适的场地,重新装修成全新的电影院,逐渐扩展规模。
目前的电影院大多是一个影院放映一部电影,而我打算将来新开的院线,会按照后世的方式,装修改造为能够同时播放多部电影的院线,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此外,我还计划向制片公司让利,前期按三七分成,将七成收益分配给电影公司。像嘉禾和无线这样的公司只关注自家出品的电影,而许多被忽略的优质作品往往出自这些制片公司。
我会根据影院票房的热度安排排片,热门的继续放映,冷门的下架,实行公平竞争,即便自家出品的电影也不例外。
这其中最难处理的是位于繁华地段且拥有土地的影院,因为这些影院的老板大多不差钱,贸然前去收购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被当作肥羊宰割。
所以,最好是由汇丰银行出面协助收购。
例如邵氏有一座可容纳千人的影院,是邵六早年购得,连土地也在其名下。
不少老板都在等待有一天把影院改建成住宅出售,因此想要收购这些地方的影院,难度相当大。
沈洲这位外籍人士,带着笑意目送那两人离去。港岛每年都有不少商业奇才涌现,但他从不会轻易投资任何人,这次他看重的是刘继祖。
别人辛辛苦苦奋斗多年才积累起第一个一亿资产,而刘继祖却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便做到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近几年里,他没见到有谁能比刘继祖更快、更有本事。
“后生可畏啊。”沈洲低声感慨。
一个亿的资金对于汇丰来说算不上什么,且正规生意的资金流动都会经过银行,所以就算刘继祖想要携款潜逃,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沈洲也不是笨蛋,他投资的一个条件便是要求刘继祖以后的金融交易必须通过汇丰银行,这样就能被汇丰监控。
对此,刘继祖并无异议,此前他们使用的是花旗银行,现在改用汇丰也无妨,毕竟现阶段他们还没有自己的银行。
凡事都得循序渐进,急不得。
“滔滔兄,你觉得咱们将来是不是该考虑买一家属于咱们自己的银行呢?虽然咱们没做违法的事,但公司的所有资金流向都被汇丰盯着,总觉得心里不太舒服。”走出半岛咖啡厅后,刘继祖向陈滔滔提出了这个问题。
“当然可以,不过最近港府不再发放新的银行执照了,要是以后有人想开银行,只能收购现有的银行。但现在咱们刚刚起步,过早收购银行并不现实。”陈滔滔同意刘继祖的看法,在这个圈子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如果公司的每一笔资金流动都被他人掌控,那么对方很容易根据这些信息推测出你们的商业计划和机密。
即使像汇丰这样的老牌银行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因为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会泄露客户的交易记录。除非留下确凿的证据,否则很难反驳别人的说法。
当然,即便拥有自己的银行,也不能完全避免泄密的风险,但至少会好一些。
“哦对了,那花旗银行的‘借据’,一张都别留,未来几年可能要出经济危机,记住这些年的项目,能避则避。”
“阿祖,你怎么预见会有经济危机?”
“嘿嘿,天机不可泄露。”
陈滔滔白了他一眼,“好吧,我信你的判断。”
上次做空操作,也是刘继祖事先提醒他准备的,陈滔滔清楚刘继祖有些秘密招数,不过这又怎样?华尔街哪家机构在抄底时不用非常手段?
合伙人实力越强,他越能运营好企业。两人一明一暗,配合默契,实现了完美的双赢。
———
回到梦工厂影业,正好见到黄书生回公司。
“黄导,今天怎么回来了?拍完了?”
“啊,刘先生您来了。”黄书生笑着答道,“刚拍完,今晚还要去庆功宴呢。对了,关于影片上映的事,您打算放在哪放?”
“嗯……”刘继祖耸耸肩,坦诚地说,“还没定,你觉得哪里合适?”
黄书生不满地瞪着刘继祖,这位老板当甩手掌柜也太不尽责了。我只是个导演而己,为何事事都要插手?
“嘉禾或邵氏吧,嘉禾更简单些。老板,关于宣传工作,您有什么计划?”
“呃……我也还没想好,你有什么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