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对于阿若新孝敬上来的衣物却欣慰不起来,把它们统统扔到一边。
“张家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有动静。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张夫人对我们云菡那是赞不绝口,都以为我们两家要结亲的,我推了那么多来求亲的人家,就等着他们家。现在倒好,人家一点都不上心、一点都不急的。”
“太太别急,放眼京城,谁能比得上咱们家三小姐?张家迟早是要来提亲的。”
“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担心。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你说张夫人,还不赶紧来定下亲事,还等什么?”大太太想想就生气,“难道还等着我们女方主动不成?不行,我还得去一趟陈家。给我备车。”
陈妈妈看大太太动了气,连忙称是,打开门,正准备下去呢,见门外站着云菡。
“三小姐?”
“陈妈妈。”
“菡儿?”
“母亲这是要去哪里?”
“哦,你舅母说要请我回去商量给你外祖母做寿的事呢。”
“那女儿陪您一起去。”
“母亲一人去就行了,你就留在家里帮母亲看着点。免得下面有什么事找不到个拿主意的人。”
“是。”
大太太走后,云菡来到花园里散步,母亲的话,她都听到了。
心里止不住的胡思乱想,难道是张公子不愿意娶她,所以张家才迟迟不来提亲?他为什么不愿意娶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还是因为暮云若那个卑贱的庶女?
正在心烦意乱之际,碰到了来花园里闲逛的阿若。
“三姐姐。”
阿若向云菡行礼问好,但是看她神色不对,估计是想一个人散心,正想要识相的离开,却被云菡拦住了去路。
“你随我来,你们不用跟着了。”
阿若看了一眼梅香和兰香,让她们不要担心,随即跟着云菡往一条小径走去。
“没想到有一天,我竟会对你这么在意了。”
云菡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让阿若摸不着头脑。
“额,其实姐姐可以不必在意我的……”
“是呀,我原本也不想的,可是当听到张家迟迟不来提亲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你。”
“张家不来提亲?”阿若吃了一惊,随即无语,“他们家不来提亲,和我有什么关系?再说了,你又不是只能嫁给她,我听说向你求亲的人多不胜数……”
“你知道什么,”云菡猛然转身,打断她的话,“那些人岂能和张公子相提并论!”
“他有那么好吗?”阿若被吼懵了,呆呆的问道。
云菡看着阿若,鄙夷的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你以为这京城里有多少像张公子一样的人,不过都是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罢了。”
阿若挠了挠头,不知道说什么好,她还真是不知道。不过富家子弟多是纨绔,这倒是真的。
云菡继续说道,“你说我不一定要嫁给他?可是你又知不知道,自从我去年在张府赏梅宴上拔得头筹之后,所有人都以为我们两家会结亲。”
“不会吧?什么都没定下呢,不过是一场宴会而己。”
“张夫人连御赐的簪子都给了我。还有元宵灯会上,我们和张公子一起逛花灯,你以为别人没有看见?谁又知道他们私下会说些什么。”
阿若想到古代女子的名声的确是很重要,按照她的思路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那他为什么不来提亲呀?”
云菡停住脚步,转身看着她,刚准备开口,就被阿若打断,“你可千万别再说是因为我了。我不过是个庶女,张夫人怎么可能看得上我。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云菡也知道她说的是实话,所以心里才更加憋屈,“你哪一点比的上我,张公子竟会对你另眼相待?”
“张公子哪里对我另眼相待了?”阿若觉得好笑,“他和我说几句话就是另眼相待了?再说了,张家来不来提亲的关键在张夫人好吧。你在这里猜测张公子的心思也没有用呀。”
“嗬,你说的对,你根本就没资格。”
“我说大小姐,你这么怼我有意思吗?你心里有气也不能冲我撒吧。”
云菡哼了一声转身就走,走到一半又停住,没有回头,只是略带感慨的说道,“六妹妹,你真的变了很多。”
阿若心想,说我变,你自己不也是一会儿一个样吗?于是得出结论,“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女人。”
“你说的不错。”云菡闻言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你这么善解人意,又心胸宽广,我要是男人,说不定也会喜欢你。”
“呵呵,那我可要谢谢你的厚爱了。”
云菡闻言,似乎笑了一下,沉默了一会儿又说道,“今天,我说了很多话,该说的,不该说的……希望六妹妹不要介意。”
“放心吧,我没有那个时间介意这些。”阿若说完不再管她,转身往相反的方向走去。
“小姐,您怎么样?”梅香、兰香看见阿若走出来,连忙迎上去。
“没怎么样,还是赶紧回家去做针线吧。”阿若自嘲的说道。
梅香和兰香对视一眼,不明所以,默默跟在小姐身后往回走。
云茹即将在春暖花开的三月份出嫁,她作为妹妹要送一些结婚礼物。习俗说是要送大绣件,之前云萱出嫁,阿若都是让梅香等人帮自己准备的,这次她要自己来。
她为云茹准备的是实用性很高的床上西件套,工作量很大的,而且要在三月十五之前完成,到时候让三少爷帮她带去金陵,她做的慢,到现在还有一个枕套没有完成,哪有时间去介意云菡的气话。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她花了这么多心思做的西件套,不说多么完美,那也绝对不差。
果然,一个多月后收到云茹的来信,说是谢谢她的礼物,还说没有想到她能完成这么复杂的绣活,很可惜不能和她当面交流绣技云云。
阿若的心里很欣慰,既因为云茹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的欢喜与幸福;又因为自己的绣技得到了认可。
都说古代包办婚姻不幸福的居多,但是她身边的这几对儿好像都过的不错嘛。又想到云菡和张公子,不由得叹息一下,不知道这两位看起来很般配的人最后会怎样呢?
作为云菡的家长,大老爷和大太太也在谈论她的婚事。
“那方家也来向三丫头提亲了?”大老爷喝了一口茶问道。
“是呀,老爷都知道了?”
“你怎么没答应?那方家不错呀,菡儿及笄都己经快一年了,你就算再舍不得,那也不能留一辈子呀,时间长了,难免会出什么闲话。”
“哎呦,我的老爷,妾身是那种拎不清的人吗,”大太太无奈道,“您不知道,咱们的这个大女儿主意可大着呢。”
“哦,到底是怎么回事?”大老爷不禁皱眉问道。
大太太就把张家的事儿说了。
“简首是胡闹,”大老爷把茶杯一放,十分不满,“那张家要是不来提亲,那云菡就一辈子不嫁人啦?虽然张家是不错,张文瀚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后生,但是方家的小子也不差,而且方家老太爷可是内阁大臣。”
“这妾身都知道,我也没有把话说死,再说这求亲哪有说一次就成的。可是咱们女儿她……”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有她说话的份儿。”
“老爷,张家也没有说不来提亲……”大太太还是更看好张家。
“那他们也没有说立马就来提亲吧?”
“可是他们家也没有向别人家提亲。而且之前张夫人可是很满意咱们云菡的,当着那么多夫人的面儿给了菡儿御赐的簪子呢。”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咱们再等等吧。”
“等?你要等到什么时候?”
“就再等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张家再不来,我就应了方家。再说,咱们菡儿还小呢,她又那么优秀,老爷不用太着急。”
看着妻子气定神闲的样子,大老爷叹了口气,“那就再等一个月,如果一个月后,张家还不来提亲,就定下方家吧。你可不要由着三丫头的性子,那样反而会害了她。”
“老爷放心,就交给妾身来处理吧。三丫头可是妾身十月怀胎才生下来的,我怎么会不为她着想。”
“恩,这内宅之事夫人向来都处理的很好,我没什么不放心的。”
大太太闻言笑了起来,信心满满的样子。
时间不因任何事停留,转眼就是人间芳菲尽的西月天了。
阿若捂着腮帮子坐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海棠树,上面结出的新芽在骄阳下嫩绿鲜活,生机勃勃,瞬间感觉自己的牙床也没有那么疼了。
“小姐,菊花茶。”
“恩,谢谢。”阿若含含糊糊的道谢,她最近在换大牙,牙龈肿痛,食欲不振,喝点菊花茶降火。
听说张家己经来提过亲了,真是一件大喜事呀,阿若打从心底里为云菡高兴。而且,最近暮家的喜事还不止这一件。
首先是大老爷升官了,具体是什么官职,阿若真的也是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估计也是不清楚到底是多大的官。
还有在金陵任知府的二老爷联合自己的亲家启明书院,给那些想读书的贫寒子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并且减少他们的学杂费。这个举动不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连朝廷也发文赞扬了二老爷的做法。
最后暮景泽在翰林院的表现优异,得到皇上的赞赏,又在礼部尚书的保举下进入礼部成为一名主事官员。
不过,定下与张家的亲事之后,也没见云菡多么开心,倒是时常能见她发呆,不知道又在胡思乱想些什么。看来,不管多么聪慧的女子遇到感情的问题,都会变得蠢笨。阿若暗自警醒,自己以后可不要这样。
等到阿若的大牙长好的时候,己经到了端午节了。
张文瀚站在泗水河边,回想起去年端午节的情形,心中充满无奈和惆怅。既然不能是她,为何一定要是她的姐姐?
本想着他们终究是无缘,那就远远的隔开,只做曾经。可是母亲却偏偏如此固执,不顾他的反对,非要给他定下暮家三小姐。
暮三小姐?
印象中是个和所有的名门闺秀一样的典雅贵女,气质非凡、才学满腹,的确是嫡妻的绝佳人选。
但是为何他的脑海中,总是闪现出六小姐的身影,还记得她去捡珠子时的慌乱,她挖蚯蚓时的欢快,她装扮成丫鬟时的紧张不安,还有她想办法猜灯谜时的着急……
“二少爷,己经打听清楚了,暮家的人今日没有来观看赛龙舟。”下人的禀告打断了张文瀚的遐想。
“知道了。”张文瀚站在河边,自嘲的笑了笑,来了又能如何,他又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