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第0015章 方青娘附籍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作者:
东阳浪客
本章字数:
5298
更新时间:
2025-05-06

李光将方青娘丢在柳树林里,粗声道:“后面有块石头,能磨断绳子算你命大,磨不断就认命吧,爷不奉陪了。”

说完,大步追上远处等候的李正,低声道:“六哥,原本探到魔教消息是大功一件,如今事情办砸了,恐怕河道的好处轮不到咱们三房了。”

李正冷哼一声:“好处?咱们三房几曾得过好处?”

默默跟在后面的朱家娘子满脸惶恐,不知此去是福是祸。

倒是她牵着的孩子听说能离开流民舍,去个有饭吃有床睡的地方,一路上笑得合不拢嘴。

方青娘磨断绳索,扯下头上的麻袋,解开脚上的绑绳。

试着站起来,又跌坐在地,双腿发麻,使不上力气。

缓了好一会儿,拿起麻袋看了看,不过是寻常物件,流民常用来铺地防潮。

扔了麻袋,摸了摸渗血的手腕,颤巍巍地站起身。

走出树林,眼前就是盘肠河,像条巨龙横卧在荒凉大地上。

浑浊的河水在夕阳映照下,泛着暗红色,如流淌的血。

担心流民窝里还有歹人同伙,方青娘绕道来到阳谷县城东门。

因为没有路引,只得对守门士兵说有急事要禀报都头。

不多时,马六出来将她带进城,领到尉廨议事厅。

马六立刻退到门外,顺手带上房门,守在门口。

想了想,又往远处走了几步。

厅内,油灯轻晃。

方青娘跪在地上,将遭遇之事原原本本道来,不敢有半点隐瞒。

长时间的沉默让方青娘心中忐忑,抬头见武松正盯着自己,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为什么要说出来?”

“小人不敢对都头有半点隐瞒。”

“你是个聪明人,做得对,保命要紧。”

方青娘连连磕头:“小人绝不敢出卖都头,那只是权宜之计。”

“为了活命,就算你真出卖我,我也不怪你。”

“小人不敢,若真到那一步,小人宁愿一死。”

“起来吧,我给你开路引。你可以去别处,也可以在阳谷落户。”

方青娘又跪下来,额头贴地道:“小人不走,愿为都头效死。”

高大的身影笼罩着瘦弱的少女,匍匐在地的身子不住颤抖。

武松低头沉默良久,伸手将她扶起:“我不是怀疑你,是给你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跟着我做事,随时可能送命。”

方青娘坚定道:“绝不后悔。青娘不想再往南逃,那离沧州越来越远。逃得太远,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武松闻言一怔。

女真铁骑,东京陷落,无尽的死亡,不断的南逃......

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最终化作一个念头:死守阳谷,寸土不让。

“只是从今往后,再没回头路,可想清楚了?”

“青娘不悔。”

“以后变成自己都厌恶的人,也不后悔?”

“不悔。”

方青娘望着武松锐利的眼神,看着他瞳孔里映出的自己,几乎要脱口而出:“都头可曾厌恶过自己?”

终究没敢问出口。

武松带着方青娘来到县衙幕厅,王世安正在收拾公文准备回家。

听说要为方青娘办理落户,慢条斯理道:“小娘子虽无路引,但有都头作保自然无碍。按律法,流民【居作一年,即听附籍】,小娘子来阳谷多久了?”

方青娘躬身答道:“回押司,青娘去年五月到此,己一年零五个月了。”

王世安问:“可有本县保人?”

方青娘语塞,武松道:“本县衙役马六可以作保。”

王世安点点头。

不多时,方青娘的名字就登记在册,正式成了阳谷县人。

自从今年六月离家,困扰多时的问题终于解决,方青娘不由得松了口气。

武松派马七随方青娘出城,日后专门负责保护她的安全。

等方青娘等人离开后,武松取出一张纸:“请押司过目。”

王世安展开扫了一眼,抬头问道:“这是李家写给谁的?”

“张迪和高托山。这能作为通匪的证据吗?”

“恐怕不行,信上只是请他们高抬贵手,不要为难李家商队。这些年京东路盗匪横行,商队给强人交买路钱是常事。”

“押司精通书法,能否模仿他的笔迹另写一封信?”

王世安眼神闪烁,沉声道:“己经到这一步了吗?”

“李世衡胡说什么魔教圣女,偏巧今天青娘被绑,不得不防。不管文斗武斗,总得早作准备。”

“都头,依我对县丞的了解,他不会来硬的,再说都头神勇,来硬的只会自取其辱。”

“我原也这么想,他会用官场手段慢慢整治,但青娘被绑......”

“这事确实蹊跷,都头交个底,打算如何应对?”

“若来武的,我就围他庄园;若来文的,他八成会诬我私通贼匪、勾结魔教,那我就以牙还牙。他拿不出我的罪证,我却有他的把柄。”

“都头可曾想过,你能拿到这些证据,不正说明你与贼匪、魔教有来往吗?”

“这些不是贼匪送的,是我剿匪所得。明日我就禀报县令,上景阳冈剿匪,这些书信不就到手了?再回城端个魔教窝点,想要多少李家勾结魔教的证据都有。”

王世安倒吸一口凉气,惊道:“江湖手段,果然与官场不同。”

武松笑道:“押司不必惊讶,武松虽未入仕,也懂官场规矩,话留三分,点到即止。但你我一荣俱荣,就不必打官腔了吧?”

王世安尴尬一笑:“都头说得是。我这就写信,只是都头给个准话,到底图什么?”

“武松只想守住阳谷。押司放心,若日后朝廷派兵重整秩序,我自会离开。若朝廷问罪,全推在我身上便是。”

“都头对时局竟如此悲观?”

武松沉默不语。

这沉默震得王世安心中发慌。

写好几封信交给武松时,天色己晚。

王世安没有回家,首奔县衙后堂,对县令说:“县尊,都头方才与属下商议,与李氏的矛盾恐怕要爆发了。都头做了两手准备,最坏打算是铲除李氏根基。”

程文简放下笔,皱眉道:“都头要动武?阳谷困境只是暂时的,等朝廷腾出手来,自会派兵解围。对禁军来说,景阳冈匪患不过举手之劳。都头如此行事,届时本官也保不住他,就算有打虎之勇,能敌千军万马吗?”

王世安低声道:“县尊,按都头的意思,朝廷恐怕永远顾不上京东路了,所以他才要招募乡勇。”

程文简沉思片刻,摇头道:“宋辽百年太平,辽军武备松弛,我朝士气正盛,西北屡传捷报。正是中兴气象,怎会衰败?近年京东路匪患,不过是河北水灾,流民南逃附匪所致。等西北战事平定,自会好转。”

王世安道:“县尊,可眼下阳谷外无援兵、内缺钱粮是实情,张迪、高托山煽动流民围城才过去几天。还有梁山泊,如今几千厢军都奈何不得,若来攻阳谷……”

“几千厢军?能凑足千名老弱就不错了。不过你说得对,解决眼前困境最要紧。这般情势,也只能依都头之策了。只是都头是条好汉,本官不忍看他误入歧途。”

“都头敢打虎,凭的是一腔热血,或许他本就不在乎日后被问罪,哪怕成为朝廷钦犯。”

“都头真豪杰,倒显得本官虚伪了。你且配合都头行事,只是尽量别伤和气。”

王世安走后,程文简又取出蔡京的回信。

看了看,揉成一团。

想了想,又展开抚平折好,着人去请武松前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