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第0042章 清风寨刘高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作者:
东阳浪客
本章字数:
5042
更新时间:
2025-05-07

桃花山往北十五里便是清风山,燕顺一伙强人啸聚于此。

再行十里便是清风寨,驻有百余官兵,文知寨姓刘名高。

这刘高对武松许下千贯却食言一事耿耿于怀,奈何知晓那厮朝中有靠山,道上有兄弟,只得作罢。

偏生那武知寨花荣屡屡劝谏,教他莫要与武松之流同流合污。

武人就是这般不知变通,着实可恼。

好容易打发走了花荣,忽有随从来报:“武都头求见。”

不多时,便见一条大汉昂然而入。

刘高取过案上文牍,略翻了翻,慢条斯理道:“武都头此来有何见教?”

武松径自落座,道:“刘知寨大祸临头,某特来相救。”

“都头休要危言耸听。”

“某观贵寨花荣寨主,颇有志向,昨日险些射杀二龙山鲁寨主。”

“官府剿匪,天经地义。”

“若剿之不尽,不如暂且相安。倘若鲁寨主遇害,二龙山必来寻仇。花寨主武艺高强,自是无妨,可刘知寨......还有家眷,恐怕难保周全。”

“都头有话但说无妨。”

“某昨日己遣人传信,望官府与绿林共保青州商道平安,今日亲来,亦为此事。日后道路畅通,绿林好汉不但不作案,更可擒拿流寇,助知寨请功,每月分利亦不会少。只是某担忧花寨主从中作梗,伤了和气。”

“都头之意……”

“将花寨主调离此地。”

刘高沉吟半晌,道:“花寨主与本官共事多年,虽不知变通,却也未曾为难本官。若调他离去,换来庸碌之辈,反倒不美。”

武松抱拳道:“知寨自行决断,某还要赶路,就此告辞。”

又放下个钱袋,道:“这是下月分利,请知寨笑纳。”

刘高掂量钱袋,望着武松远去的背影,暗自思量。

忽有家仆慌慌张张来报:“老爷,夫人被强人掳去了!”

刘高捏紧钱袋,惊道:“夫人不是上坟去了么?”

家仆道:“回程途中遇着强人,小的们抵挡不住,小人拼死跳下山崖,方得回来报信。”

刘高急唤花荣前来商议。

花荣道:“此事必是清风山所为,知寨莫急,属下这就点齐人马,杀上清风山。”

刘高道:“只要他们放了夫人,不必大动干戈,免得伤了和气。”

花荣道:“知寨真信了武松那厮,要与盗匪讲和?”

刘高叹道:“花寨主,凡事须得变通。这条道上命案频发,商旅日渐稀少,若能与众山寨讲和,保一方平安,岂非美事?何必拘泥成法。”

花荣默然,自去整顿兵马,又唤来心腹道:“去请宝燕前来,同往清风山救人。”

不多时,一俊俏女子到来,正是花荣之妹花宝燕。

这女子问道:“兄长唤我何事?”

花荣道:“知寨夫人为清风山强人所掳,为兄前去搭救。夫人是女眷,恐有不便,故请妹子同往。”

花宝燕笑道:“兄长昨夜还在埋怨知寨与盗匪勾结,今日知寨夫人便被劫,真是现世报。”

“休得胡言。”

“刘知寨无心剿匪,兄长何不上报黄都监?听闻黄都监己改绰号镇三山,誓要荡平临朐群盗。”

“又是那王公子说的?”

“正是。只要兄长愿意,王公子可运作兄长调往黄都监麾下。剿匪安民不正是兄长夙愿么?跟着刘知寨,保不齐哪天他就投了盗匪。”

花荣仰首沉思,忽有人来报:夫人回来了。

刘高忙将夫人搀入后堂,只见这娘子云鬓散乱,花容失色,惊魂未定。

良久方定下神来,道:“官人,那清风山的王英劫了妾身,回山途中又捉了个黑矮汉子,说要剖心取肝,还要强留妾身做押寨夫人。到了山上,那燕顺认出黑矮汉子,唤作甚么宋江,说是郓城县押司,便放了那人。妾身连忙道明身份,宋江便劝住强人,说掳室非好汉所为,答应日后为王英另觅良配。妾身这才得脱。”

刘高眼神渐冷,自语道:“宋江......”

-----------------

武松一行走了两日,方出临朐山地。

天色将晚,投宿驿馆。

安顿好车马,武松道:“一路上诸位兄弟是否尽心,某皆记录在册,待回阳谷后,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此行最险路段己过,明日绕过弥河沼泽到谭坊镇,往后便是一马平川。诸位仍须谨慎,莫要阴沟里翻船,有功的继续立功,有过的速速补过。”

众人应诺,用罢晚饭,各自安歇。

半夜忽有马蹄声惊醒武松,握刀起身。

侧身窗下,察看院中货物。

半晌,转至前厅。

见门外一骑远去,问驿卒道:“那是何人?”

驿卒踌躇间,武松冷哼一声,慌忙答道:“是......是府里探事人,来此换马。”

“所为何事?”

“小人不知。不过近日传言,慕容知州决意剿灭临朐匪患,命统制与都监收集山寨情报,准备进剿。小人猜想这探事人怕是得了情报,是以连夜赶路。”

“青州兵马统制和都监,可是秦明、黄信?”

“正是。”

武松点头,摸出一把铜钱。

回到后院,躺在榻上,辗转难眠。

-----------------

阳谷县,紫石街。

潘金莲摆好饭菜,道:“天都黑了才回来,如今又不缺那几文钱,大郎何必这般辛苦。”

武大拿起筷子,笑道:“忙了半辈子,闲不下来。今日路过米行,见又涨价,咱们炊饼要不要再涨一文?”

“你这呆子,叔叔如今是官府都头,咱们若学那些奸商涨价,岂不坏了叔叔名声?”

“明日我再去买些粮食,听说独龙冈与李家起了龃龉,加了买路钱,城外流民越来越多,只怕物价还要涨。”

“唉,叔叔若在就好了。”

-----------------

阳谷县衙后院,李清棠亦在为物价发愁。

程文简逗弄笼中双鸽,叹道:“货物多来自南边,虽经阳谷,却运往东京。阳谷商贾须去东京进货,独龙冈扼守郓州西面要道,不得不交买路钱。”

李清棠道:“地方豪强与土匪无异,欺软怕硬,若武都头在,定能整治。”

程文简笑道:“夫人说笑,武都头双拳难敌西手。那独龙冈不属阳谷管辖,势力比当初景阳冈大了数十倍。他们明为豪强,暗行匪事,官府睁只眼闭只眼,听闻梁山泊强人对独龙冈也得礼让三分。”

李清棠立于一旁,望着鸽子道:“这鸽子多久才能养熟?”

“居安兄说三五日即可,日后与恩师通信便无需假手驿使,方便许多。”

“那要恭喜夫君,真正成了蔡太师心腹。”

“夫人这是在讥讽为夫?”

“那倒不是。从前夫君位卑权小,虽属新党,与旧党也无甚冲突。如今得太师器重,怕是要成利刃,十七叔或许就是夫君第一个要对付的。”

程文简默然,按蔡攸所言,现任郓州知州赵师朴确在清除之列。

可此人却是赵明诚叔父,与李家有姻亲之谊。

良久方道:“又让夫人为难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