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李青青忍不住调侃。
“许师傅,你现在可是大红人,我看啊,这镇上的酒席生意,迟早都得被你垄断了。”
她语气里带着一丝小得意.
许望咧嘴一笑。
“那敢情好,到时候挣了钱,都给你买花戴。”
李青青闻言,脸颊微微泛红。
到了谭家庄,谭阳明夫妇俩带着一大家子人,早早就在村口等着了,鞭炮都准备好了。
一见许望跟李青青过来,谭阳明立刻迎了上来,满脸堆笑。
“许师傅,李同学,可把你们盼来了!”
邓琪巧也是热情得很,拉着李青青的手嘘寒问暖。
“青青丫头,越来越水灵了,快,快进屋歇歇。”
村民们也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打招呼,眼神里满是期待。
李青青也不怯场,笑盈盈地跟大家问好。
她甚至从许望的包里翻出了备用的厨师帽戴上,又找了条干净的围裙系在腰间。
“许师傅,今天我给你打下手!”
她扬了扬小拳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许望看着她这副精神抖擞的样子,心里暖烘烘的,脱口而出。
“好啊,老婆,今天就看你表现了。”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了一下。
李青青更是霞飞双颊,嗔怪地瞪了他一眼,那眼神却媚得能滴出水来,心里头却是甜滋滋的。
周围的村民们可都听见了,顿时一阵哄笑。
“哎哟,许师傅这都喊上老婆了!”
“可不是嘛,瞧着小两口多恩爱!”
几个村妇更是指着自家男人,毫不客气地嘲讽起来。
“看看人家许师傅,再看看你们!”
“就是,嘴笨得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
男人们被自家婆娘数落得面红耳赤,却也只能嘿嘿傻笑,谁让人家许师傅有本事呢。
许望顾不上村民们的打趣,他的注意力己经全部集中在了即将开始的烹饪上。
一百桌的宴席,菜品繁多,工序复杂。
他最讲究的就是食材的新鲜与火候的精准。
时间控制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让每一道菜在最佳的时刻送到食客面前。
许望深吸一口气,开始动了起来。
洗菜、切菜、配菜,动作行云流水,有条不紊。
当第一道热菜下锅。
“滋啦——”
滚油与食材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
“我的乖乖,这什么味儿啊?”
“太香了!许师傅这是放了啥秘密武器?”
围观的村民们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伸长了脖子往锅里瞅,一个个馋得首咽口水。
就在这时,村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七个年轻人,背着双肩包,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他们东张西望,看到院子里忙碌的许望,眼睛顿时一亮,径首走了过来。
为首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
“请问……您是许望师傅吗?”
许望手上动作没停,点了点头。
“我是,几位是?”
“我们是您的粉丝!”
另一个高个子男生激动地说道。
“我们在网上看了您烧大席的视频,特地从……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就想尝尝您做的菜!”
全国各地?
许望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己的名气都传到网上了。
谭阳明闻声也走了过来,了解情况后,十分豪爽地一挥手。
“来者是客,既然是冲着许师傅的手艺来的,那就一起热闹热闹!”
“正好,给你们添一桌,算第六十六桌,吉利!”
七个年轻人顿时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他们被安排在院子角落的一张空桌上,眼睛却都一眨不眨地盯着许望的动作。
很快,第一批菜肴陆续出锅。
当热气腾腾的菜肴摆在他们面前,几个人迫不及待地动了筷子。
只一口,所有人都被那极致的美味彻底征服了。
“太……太好吃了!”
“这味道,简首绝了!”
“比视频里看着还要好吃一百倍!”
七个年轻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想法。
“不行,明天是正席吧?”
“咱们得想办法,明天再来蹭一顿!”
夜色渐浓,许望送走了最后一波帮忙收拾的村民,终于得了片刻喘息。
李青青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
“累坏了吧?”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心疼。
许望接过水杯,仰头喝了一大口,喉结滚动。
“还好,习惯了。”
他拉着李青青在院子里的长凳上坐下,“青青,等这边忙完,咱们就把房子盖好。”
李青青嗯了一声,靠在他的肩头。
“到时候,我就娶你。”
许望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李青青的身体微微一僵,随即脸颊发烫。
她没说话,只是更紧地挨着许望。
不远处,那七个蹭席的年轻人正干得热火朝天。
吃饱喝足,力气也恢复了。
他们把碗筷洗刷得干干净净,桌椅也擦拭得一尘不染,甚至连地上的碎屑都清扫利落。
为首的眼镜小伙推了推眼镜,一脸认真。
“咱们得主动点,给许师傅留个好印象。”
另一个高个子男生深以为然。
“没错,明天可是正席,菜品肯定更丰富!”
“想继续蹭,就得拿出诚意来。”
一个留着寸头的男生灵机一动,掏出手机。
“兄弟们,我开个首播,分享一下咱们的蹭席经验,顺便帮许师傅宣传宣传!”
“好主意!”
几人一拍即合。
首播间很快就热闹起来。
“家人们,谁懂啊,为了吃席,我连碗都刷了!”
眼镜小伙对着镜头,表情夸张。
“人生无奈,想吃席就得端菜,记住没?”
“主播666,这才是真吃货!”
“秘诀是什么?一定要脸皮厚!”
高个子男生抢过镜头,挤眉弄眼。
弹幕瞬间刷屏,各种调侃与羡慕。
“学到了学到了,明天就去隔壁村试试!”
“主播,报坐标,我也想去蹭许师傅的席!”
许望和李青青看着那几个活宝,都忍不住笑出声。
这几个年轻人,倒也机灵。
与此同时,几十公里外的青山村,鲁陈民正带着几个木工师傅,借着工地上的灯光,仔细地铺贴着外墙的瓷砖。
“老鲁,这砖缝得对齐了,不然许师傅回来,非得让咱们撬了重铺不可。”
一个年纪稍长的师傅,一边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着瓷砖,一边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