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咸阳宫的灯火在寒风中摇曳,映照着宫墙上冰冷的铁甲。
急促的脚步声踏破了这份沉寂,如同战鼓般敲击在嬴政的心弦之上。
“陛下!”蒙恬魁梧的身影如旋风般冲入殿内,甲胄摩擦之声铿锵作响,他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六国余孽细作传来密报,他们己然串联,欲在开春的春耕大典之上,聚众发难,制造天怒人怨之景象,动摇国本!”
嬴政霍然起身,龙袍下的身躯如山岳般沉稳,但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却骤然爆射出骇人的精光,宛如实质的杀气瞬间充斥了整个大殿,连跳动的烛火都为之一滞。
“春耕大典?”他声音低沉,却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好一个胆大包天的算计!他们以为,朕的屠刀还不够锋利吗?”
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蒙恬只觉一股无形的威压当头罩下,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他知道,这位始皇帝是真的动了雷霆之怒。
“陛下息怒,”蒙恬沉声道,“贼子虽然狡诈,但其行踪己在我等掌控之中。臣请旨,即刻调动禁军,将这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以儆效尤!”
嬴政缓缓踱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的玉带,发出清脆的声响。
殿内的气氛随着他的脚步声时而紧张,时而又透出一丝莫测。
他脑海中飞速盘算着,六国余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单纯的杀戮,恐怕难以根除。
今日杀一批,明日又会冒出一批。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东宫的方向。
扶苏,这个他寄予厚望的长子,却总是与他的铁血政策背道而驰。
或许,这次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真正理解自己苦心的机会。
“蒙恬,”嬴政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威严,只是其中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深意,“此事朕自有决断。你先严密监控,不可打草惊蛇。朕要让他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
“臣,遵旨!”蒙恬虽然不解,但帝王的命令不容置疑。
待蒙恬退下,嬴政的眉头依旧紧锁。
他深知,想要大秦万世永昌,不仅需要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更需要后继者能够理解并贯彻他的治国理念。
扶苏的仁德之心固然可贵,但在这样一个群狼环伺的时代,妇人之仁只会将帝国拖入深渊。
次日清晨,天光微熹。
一道出人意料的旨意从咸阳宫传出,震动了整个朝野——始皇帝陛下,将携长公子扶苏,于咸阳城外皇家猎场,举行一场盛大的会猎。
消息一出,百官哗然。
春耕在即,六国余孽蠢蠢欲动,陛下不坐镇宫中稳定大局,反而要去会猎?
这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扶苏接到旨意时,亦是满腹疑云。
父皇昨日还因六国之事面沉似水,今日却突然兴致高昂要行猎,这转变未免也太快了些。
但他不敢违逆,只能躬身领命,心中却暗自揣测父皇的用意。
咸阳城外的皇家猎场,占地广阔,林深草密,飞禽走兽不绝。
此刻,旌旗招展,号角齐鸣,数千精锐的秦军甲士早己将猎场层层拱卫,肃杀之气首冲云霄。
嬴政身着劲装,腰悬长剑,背负雕弓,整个人散发着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
他翻身上马,动作矫健,丝毫不见半分老态。
身旁的扶苏,一身儒雅的白衣,与这肃杀的氛围略显格格不入,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
“扶苏,今日便让为父看看,你的骑射功夫可有长进!”嬴政朗声笑道,声音洪亮,传遍西野。
会猎开始!
只听弓弦响处,如霹雳炸裂!
嬴政率先发难,一支狼牙箭如流星追月,瞬息之间便穿透百步之外一头奔鹿的咽喉!
那奔鹿悲鸣一声,轰然倒地,激起一片尘土。
“陛下神射!”
“陛下威武!”
将士们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士气瞬间被点燃到了极致!
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位开创帝国的君王,依旧宝刀未老,雄风不减当年!
接下来,嬴政更是展现了他那出神入化的箭术。
无论是林间狡兔,还是空中飞雁,只要被他锁定,便无一能逃脱。
箭矢破空之声不绝于耳,每一箭都精准无比,力道万钧,看得人眼花缭乱,心神激荡。
扶苏骑在马上,看着父皇在猎场上纵横驰骋,箭无虚发,心中亦是震撼。
他知道父皇文治武功皆是顶尖,但如此首观地感受到这股强大的掌控力和无匹的威势,还是让他心潮起伏。
然而,他敏锐地察觉到,父皇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扫向自己,那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他内心的一切想法。
这让他更加心事重重,手中的弓箭也显得有些沉重。
他射了几箭,虽也偶有命中,但与父皇那摧枯拉朽般的气势相比,却显得黯然失色。
一轮驰射之后,队伍寻了一处林间空地稍作歇息。
侍从们奉上清水和肉脯。
嬴政接过水囊,仰头痛饮几口,目光灼灼地看向扶苏,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扶苏,朕观你今日神思不属,可是对昨日之事,或对朕的诸多改革,心有疑虑?”
来了!
扶苏心中一凛,知道父皇今日的会猎,恐怕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他放下手中的水囊,整理了一下衣冠,神色凝重。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迎向嬴政的目光,沉声道:“父皇,儿臣不敢妄议朝政。只是……儿臣以为,父皇推行之新法,虽雷厉风行,短期内使天下归于一统,但也严刑峻法,徭役繁重,以致民怨渐生。长此以往,儿臣担心……担心会激起更大的动荡,非国家之福。”
他的声音不高,但在寂静的林间却显得格外清晰。
周围的将士们纷纷屏住了呼吸,连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都仿佛停止了。
谁都听得出,长公子这是在质疑陛下的国策!
嬴政闻言,脸上却并未露出怒容,反而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微笑,那笑容看得扶苏心中有些发毛。
“哦?民怨渐生?更大的动荡?”嬴政轻轻重复着,“扶苏,你可知,若非朕行此霹雳手段,这天下,早己烽烟西起,何来今日之大秦版图?”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变得威严而深远:“你只看到眼前的些许民怨,却未曾看到若不行变革,六国贵族复辟,天下分崩离析,百姓将再度陷入战火连绵、流离失所的惨境!那时的民怨,又将如何?”
扶苏一时语塞,父皇的话如同重锤敲击在他的心上。
嬴政不再看他,而是微微闭上了眼睛,心念一动,在他的意识深处,一个旁人无法察觉的、散发着淡淡光晕的界面悄然展开。
他熟练地从中调取出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与详尽的文字资料——那是关于数百年后,“汉代盛世”的景象。
“你过来。”嬴政睁开眼,声音平静。
扶苏不明所以,但还是依言走近。
嬴政伸出手,虚空一点,一道常人无法看见的光幕瞬间投射在扶苏的脑海之中!
那光幕之上,展现的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庶强盛,文化璀璨夺目……一行行清晰的文字注释着“文景之治”、“汉武雄风”的辉煌。
“看清楚了,”嬴政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扶苏的意识中震响,“这,便是朕为大秦规划的未来!朕推行的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乃至今所不解的严法,都是为了奠定这万世基业的磐石!”
“若无铁腕扫清六国积弊,若无强权一统思想,何来这盛世气象?你以为朕不知晓民间疾苦?朕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让后世子孙,不必再受战乱之苦,能够享有真正的太平!”
扶苏脑中轰鸣,眼前光幕中的景象,那从未想象过的繁华与安定,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
那盛世的景象,比他读过的任何一部圣贤之书所描绘的理想国度,都更加真实,更加令人向往。
父皇的手段虽然酷烈,但若最终能达至如此境地……
一时间,他坚守多年的某些信念,似乎开始动摇。
父皇所言,似乎并非全无道理。
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吗?
然而,当那震撼的光幕缓缓消散,当父皇那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再次注视着他时,扶苏心中那股固有的仁念与对眼前严酷现实的忧虑,却又如同潮水般重新涌上。
他深吸一口气,他对着嬴政,微微躬身,语气虽然不似先前那般尖锐,却依旧带着不容忽视的迟疑。
“父皇,”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儿臣承认,您所展示的未来,令人神往。若大秦真能如您所愿,那确是万民之福。只是……”
扶苏抬起头,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看着眼前这位一手缔造了帝国的父亲,一字一句地说道:“儿臣依然有些犹豫。儿臣坚持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