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沿着水流向山上寻去,看到岩刚的躯体己经变成一条山梁,头己经变成了山峰,口己经变成了出水洞,终日不息地涌出一大股清清的流水。岩刚的母亲、陆大叔、洛英和众乡亲面对着大山,默默地向这位英雄致意。人们管这座山叫岩刚山,管这流水叫岩刚河。从此,槽子像以前一样,又开始住人了。
起初,大家怀着对岩刚的思念与感恩,小心翼翼地在槽子周边重建家园。曾经被旱灾肆虐得千疮百孔的土地,在岩刚河的润泽下,渐渐恢复了生机。新播下的种子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尖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重生的喜悦。孩子们在河边嬉笑玩耍,手中的石子溅起串串水花,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驱散了往昔的阴霾。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淘米,偶尔抬起头,望向岩刚山,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敬意,口中轻声念叨着让岩刚保佑家人平安、庄稼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槽子的人口日益增多,村子愈发繁荣。为了铭记岩刚的功绩,村民们自发地在村子中央修建了一座英雄祠。祠中供奉着岩刚的塑像,那塑像栩栩如生,目光坚毅,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每天清晨,老人们都会带着家中的晚辈来到英雄祠,给孩子们讲述岩刚的故事:他如何不畏艰险,与野蜂搏斗;怎样智斗金蜘蛛,夺得水珠;又为何不惜牺牲自己,化为山川河流拯救大家。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勇敢与奉献的种子。
村里有个叫小虎的孩子,生性顽皮好动,总是给爹娘惹麻烦。一次,他在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正当他在水中挣扎呼救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岩刚的身影,想起了英雄勇敢无畏的精神。小虎咬着牙,拼命划水,竟奇迹般地游到了岸边。从那以后,小虎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调皮捣蛋,而是主动帮着爹娘干活,还时常跟着村里的大人学习打猎、捕鱼的本领,立志要像岩刚一样,成为一个能保护大家的人。
岁月流转,槽子周边的几个村子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聚落。大家共同商议,决定利用岩刚河丰富的水资源,修建灌溉沟渠,将河水引向更远的田地,让更多的土地得到滋养。于是,青壮年们扛起锄头、铁锹,日夜奋战在工地上。期间,他们遇到了不少难题,如山石坚硬难以开凿、沟渠路线设计不合理导致水流不畅等。每当这时,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回忆岩刚克服万难的过往,从中汲取力量,然后重新振作,继续攻克难关。
在众人的努力下,灌溉工程终于大功告成,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槽子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开始有余粮与周边地区进行交换。村里的能工巧匠们用粮食换回了书籍、工具等物资,孩子们有了学堂可以读书识字,大人们也有了更好的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一首持续下去。有一年,一场罕见的暴雨引发了山洪,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朝村子袭来。一时间,房屋被冲毁,庄稼被淹没,村民们陷入了恐慌之中。危急时刻,村长站了出来,他大声呼喊:“大家不要慌!想想岩刚,他为了我们连命都可以不要,现在我们也要团结一心,守护家园!”村民们听了,纷纷响应。男人们组成抢险队,用沙袋筑起堤坝,阻挡洪水;女人们则照顾伤者,安抚受惊的孩子;老人们凭借经验,为大家出谋划策,指挥疏散。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洪水终于退去。村子虽然遭受了重创,但村民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比以前更加团结、坚强。这场灾难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岩刚所代表的勇敢、团结、奉献精神,是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许多年后,槽子己经发展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繁荣小镇。镇里的街道宽敞整洁,两旁商铺林立,往来商旅不绝。但无论小镇如何变迁,岩刚的故事始终在人们口中传颂,岩刚山和岩刚河依旧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每逢节日,全镇的人都会齐聚英雄祠,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向岩刚表达敬意,也向后人昭示着:只要传承这份英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创造不了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