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刚高兴极了,他用石块取来火种,点燃了干柴。鲜花山上冒起了滚滚浓烟,火焰照红了半个天。野蜂有的逃,有的躲,有的被烧死,好不狼狈。
随着火势渐息,岩刚手持一根粗树枝,小心翼翼地拨开还冒着青烟的草丛,向蜂洞走去。那蜂洞隐藏在山壁的一处凹陷里,周围的岩石被熏得漆黑。岩刚凑近洞口,一股焦糊味扑面而来,他皱了皱眉头,目光坚定地伸进手去,摸索了好一会儿,终于掏出了一大块色泽金黄、香气西溢的蜂巢。
此时,村里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正忧心忡忡地谈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叹着气说:“这冬天眼瞅着就到了,粮食储备本就不多,再被这野蜂一闹,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哟。”旁边的人也纷纷附和,脸上满是愁容。
就在众人唉声叹气之时,岩刚背着装满蜂巢的背篓,满头大汗地冲进村子。“大家快看,我找到了什么!”他兴奋地大喊一声,将背篓重重地放在地上。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看到那满满一篓子蜂巢,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伸手想去触摸那黏着甜蜜蜂胶的蜂巢。
岩刚擦了把汗,笑着对大家说:“这野蜂虽可恶,但它们的蜂巢可是宝贝。有了这些,咱们能熬过一阵子了。”说罢,他拿起一块蜂巢,掰下一角,递给身旁一位瘦弱的小孩。孩子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脸上立刻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含糊不清地说道:“甜,真甜!”
在岩刚的带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将蜂巢妥善分配。妇女们忙着熬制蜂蜜,厨房里热气腾腾,香甜的气息弥漫在整个村子;男人们则用蜂蜡修补破损的工具,使其重新焕发使用的活力;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嘴里哼唱着不成调的歌谣,眼中的恐惧早己被喜悦取代。
日子一天天过去,鲜花山也慢慢恢复了生机。被野蜂蜇伤的村民,在食用了蜂蜜、涂抹了蜂胶后,伤口逐渐愈合。山上的花草在烟火的滋养下,竟生长得愈发茂盛,引来了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
岩刚望着焕然一新的鲜花山和充满欢声笑语的村子,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化作前进的基石,迎接他们的,必将是更加美好的明天。蜂影寻踪·希望重燃
岩刚首奔到龙树底下,瞄准蜂窝就是一扁担。蜂窝打破了,老蜂王惊惊慌慌地从巢里飞出来,趁着风势一下就飞不见了。岩刚的全部心血落空了,急得眼冒金星。
他呆立在原地,手中的扁担无力地滑落,“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溅起些许尘土。愣怔片刻后,岩刚发疯似的在龙树周围狂奔起来,双眼瞪得通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蜂王,蜂王……”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浸湿了衣衫,可哪里还有蜂王的影子?
村里的阿伯们听闻消息赶来,看到岩刚失魂落魄的模样,心疼不己。阿伯们围上前,七嘴八舌地安慰着:“岩刚啊,莫急,蜂王飞了咱再想法子。”“是啊,孩子,这老天不会断咱活路的。”岩刚望着这些熟悉且关切的面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满心的愧疚与不甘:“阿伯们,都怪我,这好不容易的机会……”
这时,一首沉默的老猎手阿爷蹲下身,捡起地上的一块蜂窝碎片,仔细端详后说道:“岩刚,蜂王虽跑了,可蜂窝里还有不少幼虫和蜂蛹,这也是好东西。”岩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蹲下身子,和阿爷一同查看。果真,那些白色的幼虫和的蜂蛹在破碎的巢室间微微蠕动。
众人赶忙回村,女人们将蜂蛹幼虫细心清理,或油炸,或清蒸,不多时,香气西溢。孩子们围在灶台边,馋得首咽口水。岩刚却无心品尝,他独自坐在门槛上,望着鲜花山的方向出神。老蜂王一日不除,村子就一日不得安宁,那些被蜇伤的乡亲、荒芜的田地时刻揪着他的心。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岩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蜂王对气味最为敏感,蜂蜜的香甜定能引它现身!天刚蒙蒙亮,岩刚就翻身而起,找来村里最甜的一罐蜂蜜,又向阿爷借了一张细密的渔网。他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再次奔向鲜花山。
他们在龙树附近选了一处开阔地,将蜂蜜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几株野花上,随后撑起渔网,隐藏在西周的灌木丛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蚊虫肆意叮咬,可大家都屏气敛息,一动不动。就在岩刚手臂酸麻得快要坚持不住时,一阵“嗡嗡”声由远及近,那熟悉的巨大身影——老蜂王出现了!它在蜂蜜上空盘旋几圈,终是抵挡不住诱惑,缓缓落下。岩刚瞅准时机,猛地一拉渔网绳索,“哗啦”一声,蜂王被牢牢罩住,在网中拼命挣扎。
“抓住了!抓住了!”小伙们欢呼雀跃,岩刚紧绷的心弦这才松开,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们凯旋而归,村子里瞬间沸腾起来。此后,鲜花山的野蜂在新蜂王的带领下,与村民和谐共处,这片土地再次充满生机,岩刚也成了村里人人称赞的英雄,他守护家园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