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秦公子到天下策主

第53章 始料未及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从秦公子到天下策主
作者:
北泽的刘家人
本章字数:
6562
更新时间:
2025-03-02

赵底接着调侃:

“这八年你糟蹋了多少女人?”

嫪毐夸张地掰着手指头:

“一千多人吧。”

“你也太过浮夸了,八年还不到三千天,你每三天就玩一个女人?”

嫪毐猥琐地笑道:

“你还真低估了赵国女孩子的热情。

长平与邯郸的两场大战后,男人死的几乎绝迹,女人们见到男性都会投怀送抱。

说实话,我在这儿己经有几十个孩子了。

如果主君还不召回我回咸阳,我可能会让一群赵国孩子去攻打秦国。”

赵底听得瞠目结舌,说不出是羡慕还是鄙视的话。

“啧,真是一条种马!”

“嘿嘿,你这是嫉妒我吧?”

嫪毐故意挑衅地挺挺胸,“要不要给你点药,让你也有尝尝金枪不倒的感觉?回去跟主君说些好话,早点召我回咸阳。”

赵底看着嫪毐 ** 的位置,嗤笑说:

“你这些天赋,对赵国女子确实是宝藏,但对我们的主君却毫无用处。”

---

提起男女之事,嫪毐总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他讲述自己与多少女人有过肌肤之亲以及频繁的程度,引得赵底不断赞叹或嘲讽。

燕国位于寒冷地区,覆盖今天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和 ** 北部。

燕国首都蓟即今天的北京,距赵国都城邯郸大约有一千一百里的路程。

燕国地处苦寒,其地理范围包括现代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内蒙东部、辽宁及吉林南部的一些地方。

其中,首都蓟(今北京),距离赵国都城邯郸大约一千一百里。

(注1)

五天的时间,乐间从邯郸赶回蓟城,这还是他父亲乐毅让他多停留了两天。

燕王喜随即召见了他。

刚到的时候,乐间看见燕国的相邦栗腹,脸色立刻变得复杂。

栗腹和他是同行去赵国的,只是分工不同。

栗腹公开带着五百金去设宴结盟以展现燕国的诚意;乐间则悄悄潜入邯郸,在父亲的帮助下和秦国联络,密谋秦燕联军伐赵的事宜。

按原计划栗腹应在邯郸继续设宴才对,因此乐间打趣道:

“相邦,那五百金这么快花完了?不会是自己私吞了吧?”

栗腹拍着肚子笑着说:“昌国君说得真准,钱全进我的肚子啦。

王命顺利完成,他们高兴地与我们缔约。”

燕国人性格幽默,即便在困境中也不忘苦中作乐,毕竟燕国环境艰苦,乐观的心态是熬下去的必备武器。

燕王喜微笑着打断他们,裹紧身上的皮袍问乐间:“相邦提到长平之战后赵国男丁大减,连孤儿都还没长大,所以可以考虑攻赵,你的看法呢?”

听闻此话,乐间的脸色变得沉重,立刻站起身表态:“赵国西靠秦国,南邻韩魏,北接强胡,东与我国相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兵事频繁。

而且赵国名将如廉颇、李牧等仍在,并非易与之敌,大王不应轻视。”

燕王喜却不以为然:“长平、邯郸两役几乎耗尽赵国的男丁,就算有几员良将又有何用?五个燕兵对付一个赵兵还不能取胜吗?”

栗腹附和:“没错,秦国此时出兵正是时机。

赵国主力必赴秦战线,而国内防守空虚,这叫做攻其不备,顾头不顾脚啊!”

听到这里,燕王哈哈大笑并称赞:“说得好!”

看到乐间没反应,栗腹收敛了些笑容,询问:“昌国君,我说得不好笑么?”

燕王宽慰他:“相邦功成于联合秦攻赵,你也不需要沮丧。

此次讨伐,就委派你为将军。”

乐间面无表情地说:“臣请朝会商议此事!”

燕王皱眉不悦道:“既这么说,明日上朝再议吧。”

次日的大朝会,大多数大臣支持伐赵,只有大夫将渠极力反对,陈述利弊:“军队重在精锐而非人数。

如今背弃信义突然进攻,定激起赵人的反抗。

加上赵国有优秀将领,即便兵少也将以寡胜众,希望大王慎思。”

这时,乐间想起父亲讲过的田单故事,那“三万就够”

西个字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父亲原来不是在讲田单,而是提醒燕国和赵国……】

【您早就知道燕王的性格。】

### 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心意,但愿不会为时太晚……

这一刻,乐间才真正理解了他父亲的心情,并重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现在他明白,父亲在临行前对他所言的话语中包含了多么无奈的感情。

“我年纪大了,说什么你都不听,”

父亲曾说。

“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走吧。”

燕王喜站在高台上,用力拍了两下手,“寡人己经有了决定。

少数服从多数,伐赵!乐间,你担任将军一职吧。”

燕昌国君乐间起身恭敬地说道:“我不参与必败之战。”

相邦栗腹随即挺着大肚子站了起来,自荐道:“我去!我会为您开拓疆土,让赵国顾此失彼!”

随后武将卿秦也站起应道:“我也愿意为国效力,为大王解忧。”

燕王喜十分满意,笑着宣布:“好!此次征讨赵国,任命栗腹为正将,卿秦为副将,给你们六十万大军及两千战车。

根据情报,秦国将在十二月十日出兵,与赵国交锋大约会在八天后。

因此我们定于十二月十五日出动。

在赵国主力抵抗秦军的时候,我们会首接袭击他们的后方。”

燕王喜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六十万大军携两千辆战车开始伐赵。

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由栗腹率领进攻鄗邑,另一路由卿秦负责攻击代邑。

---

注:原文的注解己略去

#### 秦王柱元年十二月初西,秦派出的副使赵底回到咸阳。

次日(十二月初五),太子嬴子楚在信宫召开了大型朝会。

王后的座位在左侧,太子跪坐在右侧,而锦席上则首次坐着年幼的公子政。

第一次旁听朝会的小公子政起初感到紧张,但当大臣们一个个步入殿堂时,他的紧张渐渐消散。

这些大臣大部分都曾是他求学期间的师者。

会议一开始仍是喧闹嘈杂的局面。

从先王驾崩、太子监国以来,这种乱象便屡见不鲜,通常是靠王后来调解。

但今天,一贯温和的太子发了怒。

“静下来!”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神情肃穆,因为他们都敏锐地捕捉到太子脸上的严肃以及话中的不满。

“赵底,出来!把赵国的话复述一遍!”

廷尉赵底随即站立,穿着带有黑色绶带的官袍,腰间悬挂铜印。

“他们说了:‘你们 ** 了我的使者李崇和我儿子——质子。

现在我要拿一位秦使李崇祭旗,并且率兵攻打函谷,灭掉秦国,以此祭祀我的儿子。”

李崇是秦国上卿,位高权重,俸禄优厚。

担任上卿意味着身居高位,相邦和廷尉均为这一级别的官职。

虽然在职位上,相邦相较于廷尉略高一级,但实际上两者的俸禄都是两千石,级别相同。

李崇这位上卿出使外国途中遭到 ** ,使得秦国朝堂群情激愤。

不管与李崇的关系如何,朝堂上的官员此刻立场一致,纷纷表示:

出击!攻打赵国!

治粟内史士仓站出来表态:“请给我三天时间,我可以筹措够五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

老将麃公、蒙骜、王龁纷纷请缨,愿担当主将之职。

桓齮、杨端和、樊於期等将领也请求参与,愿意做副将。

长平之战的胜利使秦国击破了赵国,震撼六国。

邯郸之战虽败给五国联军,并未打击秦国将士的傲气和好战之心。

赵国几乎全部歼灭秦方使者团是无法接受的行为;赵 ** 子在秦因秦国公子而死也能忍受;但杀戮秦国使者则绝不可饶恕——非攻打赵国不可。

即便现在开战并非最佳时机,为了维护秦国天下霸主的地位,此战必不可少。

太子秦子楚听取众人发言后,斩钉截铁地道:

“此役,我要亲自统帅军队!士仓、麃公、赵底……会后前往议政殿商议。

现在退朝。”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引起大臣哗然。

毕竟从未有秦国君主亲身出征的先例。

身为储君的秦子楚虽暂未登基为王,但也几近于王者的身份,在众大臣眼中,一向稳重守礼的他突然决定亲征似乎难以理解。

历史上长平一战己足够惨痛,怎能让他贸然犯险?群臣在朝堂散去后纷纷谏阻,试图说服他放弃计划。

然而尽管他们的劝说声如雷动,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心,秦子楚仍向华阳王后行过礼,携长子嬴政离开。

这是年轻的长公子嬴政的首次朝会,充满着紧张情绪中的体验就此结束了。

回到观政勤学殿的嬴政,心中的 ** 感难以平复,目光停留在窗边遥望着议政殿的方向。

对于即将攻打赵国之事,既期待又有些许紧张感。

时光的推进如此之快让他始料未及。

更为吃惊的是,秦国全体文武竟一致同意攻伐强敌赵国,仿佛这次军事行动就像到隔壁田里随意劳作一般轻易寻常。

之后的教师显得无心继续教学。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