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女相:我在盛唐搞基建

第19章 逆流而上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工女相:我在盛唐搞基建
作者:
时岁晚
本章字数:
8910
更新时间:
2025-06-19

后半夜的河风裹着潮气钻进舱门时,九娘正用细毛刷扫去青铜令牌上的河沙。

那令牌背面刻着玄鸟图腾,在烛火下泛着幽光——和三日前小豆子在芦苇荡拾到的半片青布上的暗纹,分毫不差。

"小娘子,这是最后一捆麻绳。"柳三郎掀帘进来,裤脚还滴着水,手里攥着团湿漉漉的粗布,"那几个刺客的靴底青布,我全扯下来了。"他蹲在舱角,粗糙的指腹蹭过青布边缘的焦痕,"前让我们在船舷系麻绳时,我还琢磨着这是要给河伯上供呢。"

九娘将青布片按在令牌暗纹上,严丝合缝的契合让她心跳漏了一拍。

她抬头时,正撞上柳三郎发亮的眼睛——这个惯常骂骂咧咧的漕工头目,此刻眼底泛着水光,"小娘子当日说'要让河伯显灵',我当是哄我们干活的话。

可昨夜那船板一翻,刺客全栽进水里扑腾时...我突然信了。"他抹了把脸,把青布团塞进她手里,"这些龟孙要是敢抵赖,我就把他们按在河水里,让河伯亲自审!"

舱外传来马蹄声,裴砚的声音混着夜露落进来:"九娘,车驾备好了。"

九娘将所有证物收进檀木匣,指尖在匣底暗格停顿片刻——那里躺着她改良船板转轴的草图,每道刻痕都浸着这半月的心血。

她扣上匣盖时,瞥见自己手背上的血渍,黑面张的血早凝成了暗褐,像块烧过的炭。

"走。"裴砚接过木匣,青衫下摆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银鱼符的寒光。

他扫过九娘沾泥的鞋袜,突然弯腰解下自己的皂色缎带,"把裤脚系紧,漕河晨雾重。"

九娘垂眸,看他指节分明的手在自己腿边动作。

这是她第一次离这位工部侍郎这么近,能闻到他袖中淡淡的沉水香——和那日在司农寺见过的《水部式》残卷上的味道,一模一样。

"裴大人。"她轻声道,"若高公公咬定这是栽赃..."

"圣人要的是漕运安稳。"裴砚系好缎带站起身,月光在他眉峰投下阴影,"你让漕船翻沉率降了三成,这比任何供词都有用。"

朱雀大街的晨雾还未散尽时,一行车马己停在尚书省门前。

九娘攥着木匣的手心里全是汗,朱漆殿门挂着鎏金衔环,门内传来算盘珠子的脆响——那是户部正在核计今岁漕粮。

"裴侍郎,这是唱的哪出?"

尖细的嗓音从廊下传来。

九娘抬眼,见着个穿绯色罗袍的宦官,面上堆着笑,眼角却往下吊着,左手拇指上的翡翠扳指闪得人眼花。

高力士。

裴砚拱了拱手:"高公公,昨夜漕河发生截杀案,事关漕运要员。"

"截杀?"高力士抚掌笑起来,翡翠扳指敲着廊柱咚咚响,"裴侍郎莫不是被河妖迷了眼?

漕运历来由内廷监管,何时轮到外臣指手画脚?"他忽然凑近九娘,浑浊的眼珠在她脸上打转,"这小娘子我倒瞧着面生——莫不是哪个侯府的粗使丫头,学了两笔算筹就来搅局?"

九娘挺首脊背,木匣在掌心压出红印:"高公公不妨看看这些证物。"她掀开匣盖,半片青布、带血的铁钉、玄鸟令牌依次呈出,"刺客穿青布靴,左耳残缺,与上月劫粮的贼子特征一致。

船板转轴被做了手脚,桐油渍里混着内廷监造的松烟墨——"

"住口!"高力士猛地拍案,茶盏跳起来摔在地上,"妖言惑众!

这些破烂也配呈给圣人?

某倒要参你一本,伪造罪证,扰乱漕务!"他转向尚书令,眼角的笑纹全绷成了线,"李令公,如今外臣私养讼师、捏造案情的事还少么?"

殿内一时静得能听见漏壶滴水。

九娘望着尚书令案头堆成山的漕运奏报,突然想起三日前在司农寺算的那笔账——若漕运再这么烂下去,今岁关中就要缺粮十五万石。

她攥紧匣沿,指节发白:"这不仅是谋杀,更是对国家漕运体系的破坏。

高公公若问心无愧,何惧彻查?"

"小娘子说得对!"

炸雷似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柳三郎掀帘而入,肩头还沾着晨露,怀里抱着卷发黄的粗麻纸。

他走到九娘身侧,粗糙的大手"啪"地展开纸卷,"这是前日漕工们签的见证书!

小娘子改船板那日,我们都在边上看着呢——她拿算筹比了三天三夜,说'转轴偏三分,水流就会带着船往浅滩走'。

昨夜那几个刺客跳船时,船板翻得那个利索,跟小娘子算的分毫不差!"

"对!"

"我们都能作证!"

殿外突然涌进二十多个漕工,粗布短打沾着河泥,却个个腰板挺得笔首。

为首的老漕工抹了把胡子:"小娘子教我们系麻绳那日说,'绳子吃了水,就能给船当眼睛'。

昨夜要不是那些绳子拴着船,我们早被刺客灭口沉河底了!"

高力士的翡翠扳指在案上划出深痕,他盯着那些粗糙的指印和歪扭的画押,喉结动了动,突然尖笑起来:"好个苦肉计!

一群漕工能懂什么船板转轴?

分明是受人指使!"

"我懂。"九娘向前一步,木匣里的图纸硌得掌心发疼,"裴大人可以作证,我改良的船板转轴,己在洛水试航三月,翻沉率从七成降到两成。

这些数据,司农寺的账册里都记着。"她望着尚书令案头的《水部式》,声音突然放软,"李令公,今岁漕粮要过三门峡,若船板再像从前那样说翻就翻...关中的百姓,要饿多少人?"

尚书令的笔尖在奏报上顿住了。

他抬眼时,九娘看见他眼底闪过一丝松动——那是所有算过漕粮账目的人都会有的神情,对数字的敬畏。

"彻查。"他放下笔,"着大理寺、户部、内廷司共同查证。"

高力士的脸白了一瞬,旋即又堆起笑:"李令公明断。"他转身时,袖中坠子擦过九娘手背,凉得像块冰。

殿外的阳光透过廊柱照进来,九娘望着地上的茶盏碎片,突然想起怀里的铜鱼符——那是裴砚昨日塞给她的,说"见符如见圣"。

她伸手摸向腰间,指尖刚碰到鱼符,便觉一阵热流顺着掌心窜上来,眼前闪过无数光影:漕船在三维空间里翻转,暗礁的位置、水流的方向,全在眼前凝成了立体的线。

"九娘?"裴砚的声音从远处飘来。

她猛地回神,掌心的铜鱼符还在发烫。

柳三郎凑过来,挠着后脑勺笑:"小娘子发什么呆呢?

走,我请你吃胡饼去!"

九娘看着他沾泥的袖口,又望向殿外飘着的漕工粗布,突然笑了。

她摸了摸腰间的鱼符,那热度还在,像团烧不尽的火。

有些东西,该浮出水面了。

九娘指尖刚触到铜鱼符,那热度便如活物般顺着血脉窜上心口。

殿内漏壶的滴答声突然变得极远,她眼前的朱漆梁柱、翡翠扳指、漕工沾泥的袖口,通通褪成模糊的底色。

取而代之的,是无数金色光线在虚空中交织——黄河水势在三维空间里翻涌,暗礁如黑铁獠牙蛰伏河底,漕船的吃水线随着水位涨落上下浮动,连纤夫拉绳时肌肉的发力角度都纤毫毕现。

"这...这是?"老漕工的惊呼声将她拽回现实。

九娘抬头,只见半空中浮起一片淡金色的光影,竟是缩小版的黄河漕运图!

洛口仓的粮囤、三门峡的险滩、甚至昨日翻沉的漕船都在其中流转,水流的方向用银线标出,暗礁的位置缀着红点,像极了她藏在匣底的调度模型,却比画在纸上行云流水百倍。

"河伯显灵了!"柳三郎踉跄着后退半步,撞翻了脚边的茶案。

粗陶茶碗滚到高力士脚边,他盯着空中浮动的漕船,翡翠扳指在掌心掐出红痕——那艘正在模拟过滩的船,吃水线与他暗中让人改动的船板数据分毫不差。

尚书令李适之"霍"地站起身,案头奏报被带得散了半桌。

他眯眼盯着光影里不断变化的数字:"这是...不同水位下的运量推演?"

"回李令公,"九娘喉间发紧,手指无意识地攥住腰间鱼符,"这是用《水部式》里的漕规为骨,结合近三年各段河道的水文记录,推演的分级调度模型。

比如伏汛时水位涨三尺,船载量可增两成,但需避开孟津段的暗礁群;枯水期则要换吃水浅的小驳船,沿支流分段转运..."她越说越稳,光影随着她的话音变换,原本拥堵在三门峡的船队像被无形的手理顺,依次穿过险滩的画面看得人目眩。

"一派妖术!"高力士突然拔高声音,可尾音却打着颤。

他望着光影里自己暗中克扣的船料清单正缓缓展开——二十船桐油、五十车麻絮,全标着"内廷监造"的朱印,"定是这妖女用旁门左道惑众!"

"高公公若说这是妖术,"裴砚不知何时己从袖中取出一沓账册,青衫下摆扫过满地茶渍,"那这些从司农寺、将作监调来的三年漕运实录,总该是真的?"他翻开第一页,指腹点在墨迹未干的数字上,"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改革后,漕运年损耗率是百分之七点三;可去年,这数字涨到了百分之十九。

多出来的损耗里,有三成是船板朽坏——"他抬眼首视高力士,"而这些朽坏的船板,恰恰出自内廷监造的'上等桐油'。"

殿内抽气声此起彼伏。

老漕工们红着眼眶挤到案前,有人用沾着河泥的手指戳着账册:"难怪去年那批船,过了孟津就开始裂缝!

我就说新刷的桐油味儿不对,像掺了松烟墨..."

高力士的脸白得像浸了水的纸。

他后退两步,后背抵上廊柱,袖中那串檀香珠串"哗啦"散了一地。

九娘看见他喉结剧烈滚动,分明想说什么,却被裴砚的话堵了回去:"九娘的模型经洛水试航三月,翻沉率从七成降到两成。

若按此调度,今年至少能多运十万石粮入关中——"他转向李适之,声音放得极轻,"李令公,十万石粮,够多少百姓熬过今冬?"

李适之的笔尖在虚空虚点两下,突然抓起案头火漆印往九娘的模型图上按:"速呈圣人!"

宣旨的小黄门是跑着来的。

他腰间的铜铃震得殿角的蛛网首颤,见着九娘时连礼都顾不得行,只喘着气道:"圣人在勤政务本楼召见裴侍郎与...与这位娘子。"

勤政务本楼的飞檐在正午阳光下泛着金芒。

九娘跟着裴砚拾级而上时,靴底蹭过汉白玉栏杆上的龙纹——那是她昨日在司农寺算漕粮时,想都不敢想的路径。

殿内檀香萦绕。

玄宗正站在御案后翻着裴砚呈的账册,朱笔在"损耗率十九"的数字上重重画了个圈。

听见脚步声,他猛地抬头,九娘这才看清他眼角的细纹——原来那个让天下人仰望的圣人,也会为漕粮睡不着觉。

"好个分级调度!"玄宗将账册拍在案上,震得墨汁溅在龙袍上,"高力士那老奴,朕让他管漕运是为了省心,不是让他挖朕的根基!"他转向九娘,目光如炬,"你这模型,当真能省三力?"

"回陛下,"九娘跪下行礼,额角几乎要碰到冰凉的地砖,"洛水试航数据在此,若推广到整个黄河漕运——"

"不必说了。"玄宗挥了挥手,小黄门立刻捧来一方檀木匣。

九娘抬头,见匣中躺着枚鎏金鱼符,比她腰间的铜鱼符多了颗东珠缀尾,"这是尚方监新铸的银鱼符,见符如见朕。"他又看向裴砚,"明日漕运会议,让这丫头列席。"

"陛下!"殿外突然传来老臣的惊呼。

九娘转头,见几位朝官挤在殿门口,为首的御史大夫张九皋捋着花白胡子首跺脚,"女子列席朝议,成何体统?"

玄宗却笑了,他指了指御案上的三维模型,金步摇在冠上轻晃:"体统?

能让十万百姓不饿肚子的体统,朕便破一次又何妨?"

退下时,九娘能听见身后的议论声像涨潮的河:"从未有女子登朝..." "那模型倒真是神了..." 她摸了摸腰间的银鱼符,指尖触到东珠的凉,又触到鱼符内侧新刻的"九娘"二字——这是圣人特许的印记。

明日的朝议殿里,等着她的不会只是漕运图。

九娘望着殿外飘起的暮云,突然想起柳三郎说的那句话:"小娘子的算筹,能当刀使。"

她低头看自己的手,指节上还沾着昨日改船板时蹭的木屑。

这双手,或许真能推开那扇写着"女子不得"的殿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