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潘玉得意的挑眉,终于大发慈悲地首起身,放过他那张羞的快要冒烟的脸,可眼底的笑意却怎么藏也藏不住,偏偏她嘴上也不饶人。
“知道错就好!下次再敢这么生分……”
潘玉故意挥了挥小拳头,做了个威胁的动作,最后却自己也忍不住笑弯了腰。
看着她笑得明媚灿烂的样子,匡连海脸上的红晕未退,眼底却也不自觉地染上了纵容和无奈的笑意。
经历了这么多变故,总觉得师妹的性格变得压抑了许多,如今还能再看到她笑闹的一面,哪怕这个被打趣取笑的人是他,他也觉得与有荣焉。
这么一折腾,日头也渐渐爬高,也该是时候准备午饭了。
“好啦,不闹你了,”
潘玉笑够了,揉了揉发酸的脸颊,笑咪咪的凑到匡连海面前,“你躺着养伤,我去做午饭,今儿个咱们有口福了!”
她献宝似的指了指门口放着的一个小木桶,“今日一早我便在溪边下了篓子,居然捞到两条肥鱼,我们中午炖鱼汤,之前在山里的时候,我们就老去山后面的那条小溪里面捉鱼,你还常念叨我炖的汤好喝呢!”
潘玉看匡连海点头应许,便脚步轻快地跑向厨房,挽起袖子就开始忙活。
之前是山里的大厨做饭不好吃,时间久了她也就学会了做饭,师兄在别的方面天赋总甩她一大截,偏偏在做饭上却像是十窍开了九窍——一窍不通。
潘玉处理鱼的动作干净利落,刮鳞去腮,清洗干净,山上捡来的柴火还算干燥,灶膛里的火很快旺起来,铁锅里放了一点点珍贵的猪油,这还是她用打来的猎物跟村里的屠户换的猪肉,油热后,将两条处理好的鱼滑入锅中。
“滋啦——” 一声响,鱼皮迅速收紧,煎至两面金黄,浓郁的香气便瞬间弥漫开来。
潘玉小心地加入煎蛋用来吊汤,又添了足够的清水,盖上锅盖,让鱼汤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渐渐熬煮成的奶白色。
光喝汤自然是不够的。
潘玉趁着熬汤的功夫,舀出小半碗面粉,熟练地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皮,切成均匀细长的面条。虽然说动作不如专业的大厨娴熟,却也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子利落劲儿。
鱼汤的香气越来越浓,弥漫了整个茅屋,潘玉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这香味,带着山野的鲜甜和醇厚,勾得人食欲大动。
掀开锅盖,浓郁的白色蒸汽裹挟着鲜香扑面而来。潘玉用勺子撇去一点浮沫,将切好的面条下入翻滚的奶白鱼汤中。面条在热汤里翻滚舒展,很快变得晶莹透亮。
最后出锅之前,她撒上一小把自己在屋后掐的、洗净切碎的嫩葱花。
翠绿的葱花落在奶白的汤和面条上,如同点睛之笔,瞬间让这碗朴素的面条变得活色生香。
“师兄开饭啦!”
潘玉端着一个大粗瓷碗,小心翼翼地走进来,碗里盛着大半碗奶白浓稠的鱼汤,细长的面条浸润其中,上面卧着几大块雪白鲜嫩的鱼肉,潘玉甚至还小心的给去了刺,翠绿的葱花点缀其上,热气腾腾,香气西溢。
她没有用早上吃饭的小炕桌,而是将碗放在一旁的床头柜上,小心翼翼的扶起匡连海让他半靠着枕头,师兄还有伤在身呢,自己的人当然自己心疼啦。
“喏,鱼汤面!”
潘玉献宝似的挑起一小筷子面,吹了吹喂到他嘴边,眼睛亮晶晶的,“小心烫!这鱼可新鲜了,汤也熬得够浓!快试试!”
面条软滑劲道,吸饱了鱼汤的极致鲜美,鱼汤浓郁醇厚,带着猪油的香气和鱼肉本身的清甜,没有丝毫腥气,只有满口的鲜香,鱼肉更是嫩滑无比,入口即化。
“……好吃。”
匡连海低声说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是真心实意的赞美,这碗简单的鱼汤面,比他曾经在京城大酒楼里吃过的任何珍馐都更让他动容。
潘玉听到他的肯定,脸上立刻绽开灿烂的笑容,“喜欢那就多吃点!我做了好多呢!”
匡连海拦住了潘玉再次喂他的手,“把桌子搬上来吧,我自己来,你也先去吃饭,忙活了一早上,累不累?吃完饭休息睡一会儿?”
“哎呀,师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从小便坐不住,不用担心我,我一个做饭的厨子怎么可能还把自己给饿着?说不定我是自己先吃完饭之后再过来喂你的呢。”
匡连海被她逗笑,“我还不知道你?”
却也没在相劝,承了潘玉的这番情意。
阳光透过窗棂,暖暖地洒在小小的炕桌上,照亮了碗中升腾的热气,也照亮了两人安静的身影。
匡连海慢慢地吃着,感受着食物带来的暖意和力量,他看着她因为自己一句“好吃”而雀跃的神情,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卑微的幸福感,悄然充盈了他那颗曾经冰冷坚硬的心。
只要能看着她这样鲜活地在自己身边,能吃上她亲手做的、哪怕是最简单的饭食,这副残破的身躯,这双废掉的双腿……似乎,也没那么难以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