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蔷:逆袭大观园

第6章 暗布情报网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贾蔷:逆袭大观园
作者:
铁萼
本章字数:
5190
更新时间:
2025-06-18

腊月十一,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砖地上投下菱形光斑。沈炎坐在外院书案前,看着小厮茗烟捧着漆盒踌躇不前:"二爷,这对翡翠镯... 可是琏二奶奶去年赏您的,真要送给周瑞家的?"

"舍不得?" 沈炎笔尖划过戏班新拟的《考勤簿》,"明去荣府当铺,就说我要替琏二奶奶整理旧账,需得周瑞家的帮忙核对当票。" 他放下笔,将镯子塞进锦盒,"记着,只说镯子是婶子赏的,别露了痕迹。"

茗烟似懂非懂地点头,抱着盒子往荣府去了。沈炎望着他的背影,想起《红楼梦》中周瑞家的作为王夫人陪房,最是贪财好利 —— 当年刘姥姥进荣府,便是靠她通传。如今要打探荣府财政,尤其是王熙凤放高利贷的底细,此人正是关键。

午后未初,来升媳妇准时到外院赴宴。雕花食盒里装着清蒸鲥鱼、蟹粉豆腐,皆是她爱吃的苏帮菜。沈炎亲自掀开暖帘,见她穿着簇新的青缎夹袄,鬓边簪着朵白芙蓉 —— 正是尤氏昨日赏的款式。

"管家娘子难得来,今儿咱们不聊公事,只说些体己话。" 沈炎笑着让座,目光扫过她腕上的银镯子,"听闻娘子老家在苏州,我前些日得了双绣鞋,鞋面上的并蒂莲绣得格外精致,倒像是出自拙政园绣娘之手。"

来升媳妇眉梢微挑,刚要客套,忽见沈炎抬手布菜时,袖袍带翻了鸡汤碗。金黄的汤汁泼在她裙角,雪白的芙蓉缎面顿时污了大片。"哎呀!" 沈炎忙不迭取帕子擦拭,"都怪我笨手笨脚,娘子可千万别恼。"

"蔷哥儿说的哪里话。" 来升媳妇虽心疼衣裳,面上却堆着笑,"不过是件衣裳,犯不着..."

"衣裳脏了尚可洗,坏了娘子雅兴却是罪过。" 沈炎转身从衣柜取出个檀木匣,"恰好有双新鞋,娘子若不嫌弃,暂且换上?" 打开匣子,里头是双月白缎面绣鞋,鞋头缀着珍珠流苏,鞋底暗纹正是宁府蔷花标记。

来升媳妇眼睛一亮,这鞋比她脚上的精致十倍,且合她的鞋码。待她换鞋时,沈炎不经意道:"这鞋里有个暗格,原是装香料的,娘子若有什么体己话要捎带,放进去便是。" 他说得随意,却在她抬头时,飞快眨了眨眼。

宴席过半,来升媳妇忽然压低声音:"蔷哥儿可是要问内宅账目?昨日我见珍大爷的小厮抱着一箱金器去当铺,说是给珠大奶奶凑药费..." 沈炎心中一紧,面上却叹道:"婶子持家不易,我不过想帮着理理进项,免得底下人克扣。"

送走客人后,沈炎立刻检查绣鞋暗格。果然,来升媳妇留了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乌庄头腊月廿三到,带鹿肉二十车"—— 这比他记忆中《红楼梦》里的记载早了三日,显然是贾珍提前催租所致。

掌灯时分,茗烟从荣府回来,带回的不只是当铺账本,还有周瑞家的口信:"琏二奶奶的利银每月五千两,都存在恒舒当铺,王善保家的是坐地户..." 沈炎翻开账本,发现当票上的抵押品多是各房太太的头面,其中竟有尤氏的赤金点翠镯 —— 那是她的陪嫁,怎会当了?

"二爷,周瑞家的说,若您每月给她一吊钱,她能把荣府月钱发放的底账偷出来。" 茗烟递上个油纸包,里头是半块茯苓霜,"这是她给的甜头,说琏二奶奶屋里的玫瑰露也能弄来。"

沈炎摆摆手,目光落在账本上的 "忠顺王府" 字样 —— 原来王熙凤竟也给忠顺王府放贷,难怪原著中贾府后来被针对。他忽然想起第 3 章在丹房发现的贾敬批注,看来这情报网不仅要盯着宁府,还要伸向朝堂。

深夜,沈炎在灯下绘制情报网图谱。左边标注 "荣府线":周瑞家的(当铺)、来旺媳妇(账房)、林之孝家的(田庄);右边标注 "宁府线":来升媳妇(内宅)、龄官(戏班)、焦大(田庄)。中间用红线连接梨香院,注明 "情报中转站"。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沈炎揉揉眉心。忽然听见梨香院方向传来轻轻的叩窗声,打开窗,见龄官的贴身丫头雀儿举着个风筝站在月下:"二爷,姑娘说明日要去郊外放纸鸢。"

他接过风筝,发现翅膀上画着《牡丹亭》人物,杜丽娘的裙角处有细密的墨点 —— 凑近些看,竟是用密语写成的名单,记录着各伶人家人在荣宁二府的当差位置。龄官的心思,比他想象中还要缜密。

次日晌午,沈炎带着风筝去梨香院。龄官正在教芳官唱《西厢记》,见他进来,眼尾微挑:"二爷的风筝放得高吗?" 这话双关,让他想起昨夜整理的情报:忠顺王府与宁府的往来,秦可卿药费的异常支出,还有贾蓉在库房发现的田庄旧账。

"再高也得有线牵着。" 沈炎笑着将风筝挂在檐下,趁人不备塞给她个绣囊,"里头是周瑞家的给的当票,你让文官照着上面的抵押品,去查查各房太太的月钱动向。" 龄官指尖触到绣囊里的硬物,知道是沈炎从现代带来的 "密信工具"—— 其实是支断簪,却被他改造成了藏纸条的机关。

黄昏时分,来升媳妇又送来消息:贾珍打算在秦可卿病榻前摆设 "阴魂阵",需得戏班连续唱三日《血盆经》。沈炎皱眉 —— 这正是原著中秦可卿病情加重的转折点,看来有人想借法事之名,行加害之实。

他立刻吩咐龄官:"明日起,戏班改唱《药师经》,就说我请了智通寺的师父来看过,需得用佛门清音净气。" 又让茗烟去库房取些陈年雄黄,撒在秦可卿房外 —— 现代知识告诉他,雄黄能驱避虫豸,也能防人暗中投毒。

夜深人静,沈炎看着案头的情报汇总,忽然发现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宁府的财政窟窿,比他想象中还要大。秦可卿的药费、贾珍的荒唐开销、贾敬的丹炉耗费,再加上王熙凤的高利贷牵连,整个家族就像艘千疮百孔的船,正在缓缓下沉。

但此刻,他手中握着的情报网,就像船上的补丁。周瑞家的、来升媳妇、龄官,这些在原著中不起眼的角色,如今成了他的眼睛和耳朵。当更夫敲响三更的梆子,沈炎忽然想起第 5 章迁居时画的地图,外院与梨香院的墨线,此刻正被无数细针扎成密网,渐渐笼罩整个宁府。

窗台上,那支短簪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沈炎摸着笔帽上的红学协会徽章,忽然明白:所谓 "暗布情报网",不是靠金手指,而是靠对每个角色的理解,对每处细节的利用。就像他在现代批注《红楼梦》时,总说 "每个婆子都是一条线",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将这些线,织成一张能兜住大厦的网。

雪又下起来了,龄官房里的灯还亮着。沈炎知道,她正在整理新的伶人家世,正在用戏文里的暗语传递消息。这个聪慧的女孩,让他想起前世看过的一句话:"真正的破局者,往往从最边缘的地方开始扎根。"

而他,正带着这些边缘人,在这吃人的贾府,扎下第一根深根。或许前路漫漫,但至少,这张刚刚织就的情报网,让他在这暗潮涌动的红楼世界,有了看清方向的可能。

第 6 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