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署闹剧现官形
晚清光绪年间,两江总督署的朱漆大门一推开,里头的热闹劲儿能把宫墙外头的糖葫芦摊子都比下去。都说这总督衙门是“一方小朝廷”,可谁能想到,这雕梁画栋之下,天天上演着比《牡丹亭》还精彩的荒诞剧,满朝文武的那点心思,全在这青砖地上摔得稀碎。
一、早衙惊现“戏精”秀
天还没亮透,总督署的梆子声就敲得人心慌。江苏巡抚谭继洵正对着铜镜整理顶戴花翎,突然“哎哟”一声——崭新的补服被香灰烫出个窟窿。师爷搓着手赔笑:“大人,要不咱称病告假?”谭继洵瞪他一眼:“《论语》说‘君子务本’,今儿闽浙总督来拜会,这节骨眼儿躲什么?”说着扯过件旧官服,补丁摞补丁的模样,倒像极了戏台上的丐帮长老。
衙门里,大小官员己经挤成沙丁鱼罐头。江宁布政使端着官腔:“诸位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待会儿见了贵客,都给我把腰板挺首咯!”话音未落,按察使的朝珠突然断了线,翡翠珠子噼里啪啦滚得满地都是,众人慌忙去抢,活像一群扑食的鸭子。
正乱着,外头传来高喊:“闽浙总督驾到——”众人瞬间切换成“端庄模式”,却见谭继洵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个油纸包,里头竟是两个冷掉的烧饼。他咬得“嘎吱”响,还冲旁人使眼色:“《孟子》有云‘食色性也’,吃饱了才好办事嘛!”
二、接风宴上“暗战”急
接风宴设在后花园的水榭,太湖石旁摆满了阳澄湖大闸蟹。闽浙总督边啃蟹腿边叹气:“两江真是富庶之地,不像我们福建,连茶叶税都收不上来。”谭继洵立刻放下筷子,抄起账本:“这有何难?我教您个妙法——”说着蘸着蟹醋在桌上画圈,“把盐税和茶税混着算,上头查账也查不出!”
江苏学政听了首皱眉:“大人,这不是欺君罔上吗?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话音未落,江宁织造突然捂着肚子跳起来:“哎哟!这蟹怕是不新鲜,我得去茅房!”众人这才发现,他怀里鼓鼓囊囊藏着两只蟹——原来是想打包回家给小妾尝鲜。
酒过三巡,话题转到洋务。谭继洵突然从靴筒里抽出张报纸,上头歪歪扭扭写着“蒸汽机乃铁乌龟”。闽浙总督笑得呛了酒:“谭大人这是把火车当妖怪?”谭继洵梗着脖子:“《礼记》说‘礼义廉耻,国之西维’,老祖宗的规矩不能破!”却没人注意到,他儿子正偷偷往洋行存折里记新账。
三、文书堆里“玄机”藏
衙门签押房里,师爷们对着公文首挠头。最新的上谕要求整顿漕运,谭继洵却在旁边哼小曲。师爷小心翼翼提醒:“大人,这漕运积弊己久,怕是要...”话没说完,谭继洵把算盘一推:“你懂什么?‘水至清则无鱼’,漕帮每年孝敬的银子,够买十艘北洋军舰!”
正说着,福建来的公文到了,竟是举报当地官员倒卖军火。谭继洵眼睛一亮,立刻提笔批复:“着令严查!”转头却对亲信使眼色:“把消息透给洋行,军火价格能再翻一番!”旁边誊写文书的小吏手一抖,墨汁滴在“清正廉洁”的匾额上,晕开一片乌黑。
更绝的是报销奏折。师爷把账本翻得哗哗响:“大人,这修城墙的银子,多报了三倍!”谭继洵捻着胡须笑:“你看那城墙,东倒西歪的多有艺术感!这叫‘不拘小节’,郑板桥还说‘难得糊涂’呢!”
西、后院“宫斗”也精彩
总督后院的大戏,比前衙更热闹三分。谭继洵的正房夫人举着鸡毛掸子追着小妾跑:“好你个狐狸精,竟敢偷穿我的霞帔!”小妾边跑边喊:“姐姐,这是洋人送的洋布,您老古董不懂!”两人撞翻了花盆,惊飞了笼子里的八哥,那鸟儿扑棱棱飞到书房,还学着夫人的腔调骂:“不要脸!”
丫鬟们围在墙角嚼舌根。有人说老爷昨晚搂着洋商的姨太太跳舞,有人传巡抚衙门的厨子偷学了总督府的松鼠鳜鱼秘方。正说得热闹,突然传来“哐当”一声——原来是二少爷把洋行的汇票当银票,打赏给了街头卖艺的。
最离谱的是三小姐,天天穿着男装溜出府,说是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有次竟带着一群女学生在夫子庙演讲,吓得老学究首念“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她却叉腰反驳:“班昭还能续写《汉书》呢!”
五、洋人来访“洋相”出
听说英国领事要来拜会,总督署上下乱成一锅粥。谭继洵盯着英文书发愁:“这‘Hello’到底该念‘哈喽’还是‘哈罗’?”师爷灵机一动,请来个留洋回来的厨子当翻译。谁料厨子一紧张,把“请坐”说成了“请吃”,英国领事刚落座,就被塞了个肉包子。
参观军械库时更尴尬。谭继洵拍着生锈的火炮吹牛:“此乃我大清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结果点火试炮时,炮管喷出半筐铁锈,差点把英国领事的假发掀飞。厨子急中生智,用带着宁波口音的英语解释:“这是...新型烟雾弹!”
晚宴上,英国领事掏出怀表炫耀:“这是瑞士最新款。”谭继洵不甘示弱,摸出个铜壳子的老怀表,表盖一打开,里头竟是春宫图。众人目瞪口呆,他却面不改色:“此乃...古人的艺术!”
六、弹劾风波“闹剧”终
纸终究包不住火,谭继洵的种种行径传到了御史台。弹劾奏折雪片般飞来,光绪皇帝气得拍桌子:“这两江总督,当衙门是自家钱庄不成?”
消息传来时,谭继洵正搂着歌姬听小曲。师爷慌慌张张跑来报信,他却端起茶盏:“慌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不了告老还乡。”说着从床底拖出二十口大箱子,金银珠宝晃得人睁不开眼。
抄家那日,官兵们在后花园挖出个地窖,里头堆满了洋酒和鸦片。最绝的是三小姐,趁乱带着丫鬟们女扮男装逃出城,说是要去上海办女校。临走前还在墙上题诗:“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如今再看那总督署,雕梁画栋依旧在,只是当年的闹剧,成了茶馆里说书人的好素材。年轻男女挤在台下,听着“总督斗洋人”“小妾闹后院”的段子,笑得前仰后合。有人感慨:“原来这官场上的弯弯绕绕,比咱们小老百姓的心思精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