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弧”引水渠的首次通水,如同一场盛大的、泥泞的狂欢。虽然开头就冲垮了王老蔫的“金元宝汤”(现在是“科学黑金营养糊”),给李二狗的“鲜花带”洗了个泥浴,让林九公体验了一把“泥点飞弹”,更是在渠壁上留下了几个触目惊心的“喷泉口”,但当那浑浊却带着生命气息的水流,终于汩汩地漫进干渴的“希望田二号”,浸润着每一株绿油油的土豆苗时,所有的狼狈都化作了震天的欢呼和满足的叹息。
水!它终于不再是靠天、靠“漏”的奢侈品,而是能顺着“科学之弧”蜿蜒而来的、相对稳定的资源了!水渠纠察队”的成立与“漏洞分级制度”
狂欢过后,面对这条还在“滋滋”喷水、“噗嗤”漏泥的“科学之弧”,林默知道,真正的“科学”考验才刚刚开始——日常维护与漏洞管理!
“诸位!”林默站在渠边,指着那几个仍在顽强喷水的竹席破洞,以及被冲垮后草草堵上的豁口,声音严肃,“此乃‘科学之弧’的‘能量宣泄点’!放任不管,则水流分散,肥力流失!金元宝苗苗将嗷嗷待哺而不得!因此,本大祭司宣布,成立‘水渠科学纠察队’!专职巡查、封堵、维护‘科学之弧’!”
队长人选毫无悬念——腰伤未愈但责任心爆棚的栓柱!
副队长:心思细腻、擅长捡漏(物理意义)的石头!
队员:全体半大小子及部分流民壮丁!
王老蔫则被任命为“漏洞分级与补漏材料总工程师”。他根据漏洞的严重程度和喷水姿势,煞有介事地制定了《科学漏洞分级与处置预案》:
一级漏洞(滋滋型):细水长流,如线如丝。处置:就近挖泥,手糊!讲究一个快准狠!
二级漏洞(噗嗤型):间歇喷涌,带泥带泡。处置:草筋泥团(现拌),用力拍实!必要时辅以石块镇压!
三级漏洞(喷泉型): 水柱冲天,气势磅礴(如之前冲垮王老蔫的)。处置:紧急动员!草捆、石块、泥巴块齐上!人海战术!堵住后需重点加固!标记为“高危监控点”!
特殊漏洞(竹席开花型): 一片竹席上多个小洞同时喷水,如同开花。处置:李二狗特供“紫气仙膏稀释液”涂抹(声称能“愈合伤口”),外层覆盖整块新竹席或厚草垫,再用泥巴糊死!
于是,“科学之弧”沿线,每天都能看到“水渠纠察队”忙碌的身影。
栓柱拄着根木棍(当拐杖兼指挥棒),腰里挂着“科学舒筋膏”和一小袋王老蔫特制的“速效草筋泥粉”(遇水即用),一瘸一拐地巡视。发现一级“滋滋洞”,他一声令下:“狗蛋!上!手糊!” 半大小子狗蛋立刻化身“泥巴战士”,扑上去用手掌糊泥巴,动作娴熟。
发现二级“噗嗤洞”,栓柱亲自上阵(在石头搀扶下),挖泥、拌草筋、揉团、奋力拍上!“八十!八十!”的号子变成了“拍实!拍实!”
遇到三级“喷泉”?整个纠察队如临大敌!呼啦啦围上去,草捆石块齐飞,泥巴糊脸也在所不惜!场面如同抢险救灾。
至于李二狗负责的“竹席开花”,他则带着一种神圣的仪式感,用树枝蘸着他那颜色诡异的“仙膏稀释液”,在破洞周围画着谁也看不懂的符咒,再盖上“科学补丁”,口中念念有词:“紫气东来,水固渠安!科学仙法,漏洞不显!”
“首席畜力夯土师”金元宝,在引水渠通水后光荣下岗。但它很快找到了新工作——“科学之弧”清淤船动力源**!
原因很简单:水流带着泥沙,加上之前坍塌的泥土,渠底很快有了淤积,影响流速。人工清淤?效率低,还容易踩坏“防水竹席”(虽然己经千疮百孔)。
林默再次发挥“科学畜力”智慧。他让王老蔫编了一个扁平的、带边框的大竹筏(更像漏勺),前面系上粗绳。清淤时,栓柱(腰好点了)站在竹筏上,用长柄木耙(石头做的耙头)将渠底淤泥耙到筏子上。然后,“金元宝”在渠岸上拉动绳索,拖着满载淤泥的竹筏缓缓前行,到达指定地点(通常是堆肥坑旁边),再倾倒淤泥。
“金元宝”拉着“清淤竹筏”在渠岸上走,栓柱站在晃晃悠悠、漏水滋滋的竹筏上耙泥,这画面充满了原始的、笨拙的“科学”美感。金元宝似乎很享受这份新工作,步伐稳健,偶尔还回头看看竹筏上的栓柱,仿佛在问:“哥们儿,耙干净没?”
而林九公那把功勋卓著的小马扎和葫芦瓢“科学水平仪”,则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科学之弧”水流速度监测器!
方法极其“科学”:将小马扎固定在渠边,葫芦瓢盛满水放在马扎上。石头负责往渠里放一片小树叶(“科学流速标”)。林默则盯着水平仪的水面(确保基准平)和树叶,用他那破沙漏(系统换的,不太准)计时,计算树叶流过固定距离的时间。
“树叶过线!计时开始!”林默盯着水面和树叶,神情专注。
“滋——” 水平仪旁边正好有个小喷泉在滋水。
“噗嗤!” 不远处一个漏洞在吐泡泡。
树叶在水流中打着旋儿,时快时慢。
“停!十息…呃…大概十秒?”林默看着漏得忽快忽慢的沙漏,宣布结果,“流速…中等偏下!有淤积!栓柱!金元宝!准备清淤!”
虽然数据误差可能比渠宽还大,但仪式感十足,村民们深信不疑,认为大祭司掌握了“水流科学的脉搏”。
“鹅卵石失踪案”与“滋溜家族”的领土扩张
石头负责的鹅卵石渠底,也出了幺蛾子——鹅卵石在减少!
“大祭司!天尊!不好了!”石头哭丧着脸报告,“渠底的石头…它…它长腿跑了!昨天俺看还有满满一层,今天怎么…坑坑洼洼的了?”
纠察队立刻展开“科学侦破”。
现场勘查:渠底确实有些地方鹅卵石稀疏,留下一个个小坑。坑边泥土有细微抓痕?旁边水草有被啃食的痕迹?
嫌疑人排查:人?不可能,大家忙着堵漏清淤。羊?金元宝在岸上拉船,银豆豆大着肚子行动不便。鸟?叼不动石头。
“难道是…水鬼?”一个流民小声嘀咕,被栓柱瞪了回去。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滋溜探索队”的狗蛋在渠边淤泥里摸“科学伴侣”时,兴奋地举起一个沾满泥的东西:“看!滋溜一百号!”
众人一看,哪里是什么新伴侣,分明是渠底失踪的鹅卵石!只是表面被厚厚的淤泥包裹了。
“俺明白了!”王老蔫一拍大腿,“是水流!水流把石头下面的泥冲走了,石头就陷下去了!上面的泥再盖上来!看着就像石头跑了!这…这是‘科学沉陷’!”
真相大白!所谓的“失踪”,只是鹅卵石在流动的泥沙中“隐身”了。解决方式?定期清淤时顺便把石头翻上来!
而“滋溜家族”则迎来了真正的扩张。稳定的水流带来了更多的“水生科学伴侣”!除了泥鳅(滋溜N号)、小虾米(滋溜NN号),石头还在清淤竹筏上发现了几只吸附在竹片底下的螺蛳(滋溜螺一号、二号…)!保育园升级成了“水产生态箱”(一个大号破陶缸),里面热闹非凡,成了孩子们最爱的“科学乐园”。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不断修补,“科学之弧”虽然依旧像个打满补丁的百衲衣,但漏水点显著减少,水流也相对稳定了些。林默看着面板上稳步增长的 `【民心值】:42` 和 `【生存点】:57.0`(维护成就+5),决定给这条劳苦功高的渠来一次“科学升级”。
升级重点:加固脆弱弯道,优化“防水竹席”。
材料?还是老伙伴——草筋泥、破竹竿、藤条。
方法?栓柱的“畜力夯土”再次登场!这次在易冲垮的弯道外侧,加厚夯筑草筋泥护坡,形似微型的“科学堤坝”。
王老蔫则改进了“防水竹席”工艺。他不再用破竹竿编大片,而是将竹竿劈成更细的竹篾,像编箩筐一样,编成一块块更致密、柔韧性更好的“竹篾席”,覆盖在之前的破洞区域,再用藤条紧紧绑在木桩上(打进渠岸),最后糊上厚厚的草筋泥。
就在升级工程如火如荼进行到最关键一段弯道时,“银豆豆”那边传来了紧急消息——它要生了!
整个糊糊村的注意力瞬间转移!金元宝急得在羊圈里团团转,咩咩首叫。栓柱的“纠察队”扔下了夯锤和泥巴。王老蔫也顾不上新编的竹篾席了。大家呼啦啦全围到了羊圈边,紧张又期待。
林默作为“科学神教大祭司”,自然被推举为“接生总顾问”。他哪懂这个?只能硬着头皮,回忆着前世模糊的纪录片片段,强装镇定指挥:
“栓柱!准备干净(相对)的干草!铺厚点!”
“石头!温水!不烫手那种!”
“李二狗…你的仙膏…呃…收起来!别添乱!”
“其他人!后退!给银豆豆留出科学产房空间!”
银豆豆在干草堆上焦躁地踱步,痛苦地呻吟。金元宝隔着篱笆,急得用角顶木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就在这紧张万分的时刻…
“哗啦——!!!”
一声巨响从不远处的引水渠弯道传来!伴随着“咔嚓咔嚓”的断裂声和“噗通”的落水声!
众人惊愕回头!
只见刚刚加固了一半的弯道护坡,因为夯土未干透,加上升级施工扰动,竟在无人施工的情况下,自己塌了一大块!浑浊的渠水裹挟着草筋泥块、新铺的竹篾席碎片,如同脱缰的野马,冲垮了临时围挡,朝着…羊圈的方向汹涌而来!
“不好!水袭产房!”栓柱眼珠子都瞪圆了!
“保护银豆豆!”林默头皮发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塌方形成的泥水洪流,却在距离羊圈篱笆几步远的地方,被一道天然的小土坎挡住了去路!浑浊的水流沿着土坎,拐了个急弯,哗啦啦地冲进了旁边…王老蔫的“科学堆肥预备坑”(刚挖好还没用)里!
泥水迅速灌满了预备坑,形成了个浑浊的小泥潭。
而羊圈里,就在水流被土坎阻挡、巨响惊扰的瞬间…
“咩——!”一声虚弱却清晰的羊羔叫声响起!
银豆豆生了!一只湿漉漉、颤巍巍的小羊羔,跌落在了干草堆上!
“生了!生了!”
“母子平安!”
“科学保佑!土坎显灵!”
劫后余生的欢呼瞬间淹没了刚才的惊慌!金元宝激动地跳过篱笆(矮),凑到老婆孩子身边,小心翼翼地舔舐着小羊羔。
林默看着在母亲怀里蠕动的小羊羔,再看看旁边那个意外被灌满的“泥水堆肥预备坑”,又看看引水渠塌方处一片狼藉但己无危险的现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走到面板前:
`叮!“科学之弧”经历首次自然灾害(塌方)考验,化险为夷!民心值+3!`
`叮!糊糊村喜添“科学新丁”(羊羔)!象征生生不息!民心值+2!`
`当前民心值:47!生存点:57.0!`
夕阳西下,给糊糊村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
“科学之弧”在塌方处留下了一个难看的缺口,水流汩汩,带着些许泥浆,但依旧坚定地流向“希望田”。
新升级的渠段在余晖中闪着的光。
堆肥预备坑成了临时的“科学泥水沉淀池”。
羊圈里,银豆豆疲惫而满足地卧着,金元宝守护在旁,小羊羔努力地尝试站立。
栓柱指挥着惊魂未定的纠察队,开始清理塌方现场,计划明日加固。
王老蔫则看着那个意外灌满的泥水坑,摸着下巴:“嗯…这泥水…沉淀几天…说不定是上好的…科学淤泥土肥?”
林默站在晒谷场边,听着水流声、羊叫声、村民的议论声,闻着空气中混合了泥土、青草、羊膻和淡淡水腥的气息,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无比踏实的笑容。
“科学之弧”或许歪扭,或许漏补丁,但它活着,流淌着,滋养着土地,也串联起了糊糊村这充满意外、欢笑与希望的每一天。至于那个缺口?明天再补吧!科学,就是在不断修补中前进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