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的时间后。
雨竹拿着一张纸条,和两食盒点心,到了秋声院。
却发现,秋声院忙碌得紧——老先生带着他那年过半百的随从茶樵,两个小老头正苦哈哈的拆行李。
雨竹急忙放下食盒,“郑老您怎么自己收拾?管家没安排下人帮忙吗?”
郑臣翎把装着衣服的包袱,放入衣箱里,尴尬道,“安排了,老夫……老夫怕太麻烦人家,就让她们回去了。”
真实情况是:老夫人安排了不少丫鬟来帮忙,但郑臣翎没打算留在陆府,便让众人离开。
后来决定留下后,但人家丫鬟们都走了,他不好意思把人家再找回来。
为避免尴尬,郑臣翎急忙岔开话题,“姑娘所来何事?”
“是这样,奴婢是金玉院的丫鬟雨竹,奉我家夫人之命,为两位先生送点心。顺便,夫人有件事,想麻烦老先生。”
“哦?什么事?”
雨竹便把纸条双手奉上。
郑臣翎接了纸条,打开看,却见上面言辞恳切,希望郑老帮忙开出一些书目,帮助她重新学习为人处世、做人道理。
郑臣翎最喜欢这种谦逊好学之人,若少爷和夫人同为两名年纪相仿的学生,他更愿意教夫人这样的学生。
思绪一顿——不行,神童还是要收的!那就两个一起收!一个好学,一个聪明。
当然,小老头心里打着算盘,脸上依旧维持着智者高深莫测的表情,“夫人的要求,老夫看到了。你去回夫人,就说老夫打算好好准备一下书单,需要一段时间,三日内,会让人送去。”
“那就劳烦郑老了。”
雨竹道谢后,留了点心便回了金玉院,把所见所闻说了。
王嬷嬷惊讶,“没人帮郑老安顿行李?”
穆婉灼失笑,“应该是郑老原本没打算留,便让帮忙的下人走了,后来准备留下,又不好把下人招回来。”
王嬷嬷,“要不然我们的人过去帮忙?”
“也好。”
于是,王嬷嬷便带人去秋声院帮忙了。
郑老主仆见夫人的人前来帮忙,既觉得羞耻,又庆幸,倒不是两人没力气,实在是男子不善于处理安置行李这种细致活计。
王嬷嬷等人接手后,郑臣翎便去了小书房,打开纸笔,开始写书单起来。
半个时辰后,书单便由王嬷嬷亲自送到了金玉院。
穆婉灼迫不及待打开书单,好奇郑老开出了什么旷世名作,打算好好拜读,却意外地看到,书单上写着:
「若夫人无阅读经验,建议从此三本书读起。」
第一本,《论语》
其通过师徒言行,阐述 “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处世道理。
诸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教导人要保持独立人格。“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之重要。
第二本,《孟子》
主张 “性善论”,强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等道德本能,提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之处世哲学。
诸如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处世中既要有同理心,又要有责任感,更要在嘈杂乱世中保持本心。
第三本,《礼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等尊老、敬贤、处事分寸。
「夫人可将这三本先读通,老夫再继续开书单。」
一旁,王嬷嬷也看见了书单,惊讶道,“这不是西书五经吗?”
穆婉灼眼神余惊未消,轻轻点了下头,“是的,我原本只以为西书五经是用来科举的,定古板教条,却没想到……处世道理便蕴藏其中。从前,确实是我自大、浮躁、想当然了。”
王嬷嬷不知第十几次,或者第几十次暗生惊讶,总觉得这番话从大小姐口中听见,实在不可思议,
但又莫名觉得,这番话出自大小姐之口,又理所当然。
也许旁人眼中的大小姐,是回京之后,附庸风雅、嚣张跋扈的官家小姐;但在她眼中的大小姐,依旧是在荆棘关那个快意恩仇、锄强扶弱的侠女!
大小姐终于醒了!荆棘关的大小姐终于回来了!
想着想着,王嬷嬷眼圈一热,急忙转过身,擦掉眼角的泪。
……
傍晚。
陆砚忱风尘仆仆回来,下了马车后便快步进入府邸。
陆府管家郭迁迎了上来,“大人您回来了!”
陆砚忱心情忐忑,“今日府里可有何事?郑老先生到了吧?人在何处?”
“回大人,今日府里一切顺利。郑老先生被老夫人安排在了秋声院,您这是先去锦瑞院,还是秋声院?”
锦瑞院,是老夫人的院子。
陆砚忱重孝,每日回府,只要不是特别晚,都先去母亲那坐坐。
陆砚忱脚步放缓,心中挣扎片刻,又问,“秋声院那边,都正常吗?”
按照道理,他应该去锦瑞院,但又惶惶不安——清晨他与崔尚书说完请先生的事,尚书大人立刻给他批了事假,让他到尚书府拦截。
还遗憾地告诉他,郑老先生去意己决,多半是挽留不下。毕竟崔尚书原本想给郑老先生养老,但无论怎么挽留,先生都婉拒。
果然,他火急火燎赶到尚书府门前时,见装了行李的马车要出发。
他急忙拦下,几乎口绽莲花,才勉强将老先生留了一个月。
心中却悲观地想:老先生见到麟儿,别说一个月,怕是一天都不会留。
郭管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愧疚道,“小人没用,派了丫鬟帮老先生安顿行李,但老先生却不让她们动行李,小人认为,郑老先生不日就要离开。”
陆砚忱停下脚步,望着天际晚霞,想到自己一团糟的家,苦闷的点了下头,“你让人到锦瑞院说一声,就说我也许晚一些过去,我先去趟秋声院。”
再做最后的努力罢,如果实在留不下老先生,他也算是尽力了。
他不怨郑老先生,他自己也是读书人,将心比心,若让他教麟儿,也是不愿教的。
秋声院。
陆府的客房有两个,一大一小,都在西侧。
其中大的,便是秋声院。
整个秋声院,呈长形,分为起居室和书房两个房子,用来招待贵客。
出秋声院大门,便是府邸花园,花园东侧是藏书阁和几个用来读书看景的阁楼、水榭,原本他打算将其中一个藏书阁一楼,改成课堂来着。
这样,既离老先生近一些,周围环境赏心悦目,也能缓解读书苦闷。
如今想来,课堂应该是用不上了。
当陆砚忱怀揣沮丧心情,进入秋声院院门时,却见郑老先生惬意地躺在摇椅上,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晚霞景致。
那随遇而安的闲适,哪像是要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