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古代,小爷带你征服世界!

第 四十七章 改革序幕

加入书架
书名:
到了古代,小爷带你征服世界!
作者:
凤裟一
本章字数:
4604
更新时间:
2025-06-26

登基与封后大典的盛况持续了整整一天。皇宫内大宴群臣及命妇,京城解除宵禁三日,普天同庆。

入夜,乾清宫。

喧嚣褪去,只剩下宫灯柔和的光芒。

王良换下沉重的衮冕,只着一身明黄常服,坐在御案后。

案头堆放着今日收到的如山贺表,但他并未翻看。

李芳悄无声息地进来,奉上一杯参茶:“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王良端起茶杯,没有喝,目光投向殿外沉沉的夜色,缓缓道:“李芳,今日大典,可还顺利?”

“回陛下,一切顺利,庄严肃穆,尽显我大周新朝气象!”

李芳恭敬地回答,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气。

司礼监在此次大典中的表现堪称完美,奠定了其内廷核心的地位。

“嗯。”王良点点头,“表面文章做完了。现在,该做点实在事了。”

他放下茶杯,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眼神变得锐利而深邃:“北境耶律雄,虽兵败伤了元气,但北晾却还是虎视眈眈。燕云十六州,百废待兴,流民待抚,防线需固。还有……”

他拿起一份由兵部刚刚呈上的、关于边军现状的密报:“军户凋零,卫所废弛,军饷拖欠,器械老旧……如此军备,如何守土?如何御外?”

他又拿起一份户部的奏报:“国库空虚,历年积欠,加之北伐、平乱损耗,寅吃卯粮。江南赋税虽重,却多为地方豪强、世家大族所隐占,朝廷所得几何?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王良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打在李芳心上。

老太监一边听着王良的“点评”,不由得赞叹,更是感受到了新皇话语中蕴含的巨大风暴。

“今日的煌煌大典,是给天下人看的安稳。”王良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仿佛看到了耶律雄在草原深处舔舐伤口、磨砺爪牙的身影,也仿佛看到了大周内部积弊丛生的肌体。

“真正的安稳,要靠实力!靠一个焕然一新、富庶强盛的大周!”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一种超越时代的、冷静而充满野心的光芒:“传旨:即日起,命兵部尚书会同五军都督府,详查全国军备、卫所、军屯现状,尤其北境边防!限一月内,拿出切实可行的整军、固防、强边方略!所需钱粮,由户部统筹,优先保障!”

“命户部尚书,会同都察院,彻查全国赋税、田亩、户籍!尤其江南、中原等赋税重地!严查隐田逃税,追缴历年积欠!给朕摸清家底!同时,召集精通算学、经济之臣,研究开源节流、充盈国库之法!”

“命工部,会同将作监,研究改良军械,尤其是火器!朕要看到图纸,看到样品!”

“命吏部,严格考核官员,尤其地方官!贪渎无能、盘剥百姓者,严惩不贷!有才能、敢任事者,破格擢用!”

一连串的旨意,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李芳听得心惊肉跳,又热血沸腾。

他知道,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把火,不是庆祝,而是首指帝国最深层、最顽固的积弊——军制、财政、吏治!

“陛下……”李芳声音有些发干,“此等举措,牵涉甚广,恐……阻力巨大。”

“阻力?”王良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那是在尸山血海中淬炼出的决绝,“朕的刀,刚饮过叛臣的血,还未冷!朕的龙椅,是用二十万铁甲和京城百姓的血泪铸就!朕,最不怕的就是阻力!”

他走到御案前,提笔,在一份空白奏折上,重重写下两个铁画银钩的大字:

“改革!”

墨迹淋漓,力透纸背!如同一声惊雷,在这寂静的深宫之夜炸响,预示着大周帝国,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剧变!

登基的辉煌己成过往,封后的荣耀归于平静。

真正的挑战,属于帝王的漫长棋局,才刚刚拉开序幕。

王良,这位身负两个现代灵魂的年轻帝王,将以手中的皇权为剑,以超越时代的见识为盾,在这古老帝国的土地上,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而他的皇后钱怡,也将在这风暴中,寻找属于她的位置和光芒。

紫宸殿内山呼万岁的余音,如同沉入深海的巨石,只留下深宫里一片近乎耳鸣的死寂。

乾清宫的龙涎香无声浮动,烛火在王良年轻的侧脸上投下跳动的暗影。

他独自坐在御案后,那份描绘着大周疆域的舆图在他面前铺展,墨迹未干,山河轮廓在烛光下仿佛有了脉搏,沉重地起伏。

指尖最终停在北方那片广袤而冰冷的土地上——燕云十六州。

新归的疆土,却像一块吸饱了血的海绵,沉重得几乎要将整张舆图压垮。兵部密报上冰冷的字句在脑中翻腾:“边镇军户,十存三西,丁壮凋零,田亩荒芜,器械朽坏,军心涣散……”

每一个字都像一根冰冷的针,扎进他刚刚戴上皇冠的头顶。

他的父亲,威名赫赫的镇北大将军王贲,便是在这片荒芜与腐朽之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倒在耶律雄的铁蹄之下。

那未曾瞑目的双眼,此刻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穿透了时光,沉甸甸地压在王良的心口。

目光南移,落在烟雨迷蒙的江南。

户部呈上的奏疏,字里行间是另一番触目惊心:“苏松常镇,赋税十隐其六,豪右勾结胥吏,田亩隐匿无算,积欠如山,国库如洗……”

富庶的膏腴之地,竟成了蛀虫的巢穴,吸食着大周赖以生存的血脉。

这两柄无形的利刃,一悬于北境咽喉,一抵在帝国腹心,寒光凛冽。

“呼……”

王良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那气息仿佛也带着千钧重担,在寂静的殿宇内显得格外清晰。

他推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登基贺表,那些华丽的辞藻此刻如同废纸。

骨节分明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暴戾的决绝,重重地、一笔一划地落在摊开的明黄圣旨上。

墨是上好的松烟,浓黑如夜,饱蘸着新皇的意志。

笔锋落下,力透纸背,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固国本,广纳贤才,特改取士之制。自即岁秋闱始,天下士子,分途进身。设文、武、农、医、工五科。文以经义策论取治国之才;武以韬略弓马拔卫国之将;农精稼穑水利者,擢为劝农官;医通岐黄本草者,授太医署职;工擅营造格物者,入将作监效力。各州府立学备考,务使野无遗贤,尽归朝廷所用!钦此!”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