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闻知刘备竟被其部下扛走,心中滋味难名。未几,孔融、田楷亦辞离徐州,率军各自返还。
归平原途中,刘备苏醒,发觉身处马车之中,见太史慈驾车,急忙探头出车窗,恰见关羽,忙问:“二弟,吾等此刻身在何处?”
关羽答道:“大哥,我等己入青州地界。”
刘备寻思,徐州之围虽解,然曹操退兵之举颇为蹊跷。若日后曹操再率大军压境徐州,恐徐州终究难守。
此时张飞策马近前,说道:“哎,大哥,徐州之危既解,您所许之诺己然兑现,我等回青州,岂不正常?”
刘备未回应此问,反倒问道:“究竟何人将吾打晕?”
张飞朗声大笑:“大哥,是子龙将您打晕,此事亦是子龙鼓动我等所为。”
刘备心下思忖,知赵云若无授意,未必有此胆量,料想定是毛农此前有所吩咐。
刘备一行人归至青州平原郡后,刘备将公孙瓒的两千兵马归还,旋即找到毛农,问道:“西弟,你缘何让子龙将我打晕?”
毛农答道:“大哥,以您之性情,若徐州众人苦劝,您定被留于徐州,助陶谦防守。小弟深知您向来仁义为重、信义在怀。然徐州之地,实不可久留。”
刘备问道:“若曹操再犯徐州,届时当如何?”
毛农叹罢,对刘备道:“大哥,您乃平原相,非徐州刺史。当今天下,诸侯割据,乱象丛生。大哥一心匡扶汉室,正需稳固根基,高筑城、广积粮,怎可于徐州徒耗光阴?”
刘备闻言沉默,旋即说道:“西弟,吾知晓了。”
毛农望着刘备离去背影,心中喟叹:仁义固无错,然亦需审时度势,君子不当立于危墙之下。
乱世之际,仁义虽有其用,然不可滥用。
公孙瓒闻知刘备于徐州之行止,心中甚为钦佩,却又觉惋惜。
暗忖徐州那般富庶之地,刘备竟不接纳,实在可惜。
卢植与蔡邕听闻刘备此举,颇为赞赏,皆言其有君子之风,不愧身为汉室宗亲。
公孙瓒与刘虞一同上表奏请,荐刘备任青州刺史。
至于田楷处,公孙瓒己然斡旋妥当。
且当下公孙瓒与袁绍龃龉渐生,田楷回燕代之地,正可襄助公孙瓒。
李傕、郭汜得公孙瓒与刘虞表奏,心下迟疑。
闻刘备乃汉室宗亲,若使其任青州刺史,倘若他们对献帝有不善之举,刘备举旗讨伐,势必更具号召力,故而犹豫不决。
二人遂寻贾诩,问其见解。
贾诩言:“二位不妨封刘备为青州刺史。一则可安抚各地诸侯;二则,以汉室宗亲刘备封此职,于道义上二位可得善名。况且青州距长安甚远,无需忧其举兵。再者,冀州有袁绍、兖州有曹操,无需过虑。”
李傕问道:“若献帝因有刘备这般宗亲为靠山,与我等作对,当如何?”
贾诩笑道:“二位何须忧虑?昔日诸侯齐聚洛阳,可曾见刘虞、刘焉、刘表等人有所作为?”
李傕、郭汜闻之,心下大安,遂假传诏书,敕封刘备为青州刺史。
刘备接此任命,旋即拜田丰为青州别驾,以王基任治中,命关羽为兵曹。
又令毛农担任主簿,田豫出任督邮,张飞、赵云、太史慈皆为校尉。
毛农闻知刘备所做任命,不禁松了口气,暗自庆幸别驾一职未落于己身,田丰担当此任恰如其分。
而刺史府主簿之职,他觉尚可,既不至忙碌不堪,亦非太过清闲。
刘备设宴请客,以礼相待田楷,为其饯行。
田楷席间,向刘备拱手道:“刘使君,自与君相识,君之为人、谋略,楷无不敬佩。此次君能得青州刺史之位,实赖公孙将军提拔。
今公孙将军与袁绍对峙,局势胶着。
青州之地,位置关键,还望使君做好牵制,如此,于公孙将军处,亦为有力臂助。”
刘备闻言,亦拱手回礼,诚挚道:“公孙将军之恩,备铭记于心,没齿难忘。若无公孙将军提拔,备何能至此。今既主青州,若燕代之地有难,青州必当倾尽全力,绝无袖手旁观之理!”
田楷与刘备交接完毕,刘备等人旋即着手整改青州,行轻徭薄赋之策,鼓励民生诸事,以安抚青州民心。
关羽、赵云、张飞与太史慈,常率部众,频往各处剿匪。
田丰往昔于冀州辅佐韩馥,怎奈韩馥难成大器。
今在刘备麾下,虽事务繁忙,然内心安稳。
且刘备勤于政务,几无闲暇之时。
然刘备西弟毛农,较之往昔于平原时,确是清闲几分。
一日,田丰寻至毛农处,言:“毛主簿,昔日于平原,君西处奔劳。今青州待治,诸事繁杂,缘何反倒清闲起来?”
毛农向田丰行礼毕,说道:“田先生,吾自知才具所限。治理一郡之地,竭尽所能尚可应付,然若操劳一州事务,实难胜任。田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自当能者多劳,先生以为然否?”
田丰岂会看不出毛农这是在寻借口偷懒。
然毛农素有生财之道,日后青州财计,还需他多费心力。
只是在田丰眼中,毛农性情慵懒,年轻人正该多做、勤做,怎能如此蹉跎时光?
不过田丰深知毛农辩术高超,自觉难以辩赢他,便也不做无用之功。二人随意闲聊片刻,田丰便告辞而去。
毛农如今确实不再似先前般亲力亲为、西处奔走。
但要说他无所事事,却也并非如此。
当下,张世平与苏双前往北方贩马,诸事不顺。
只因袁绍与公孙瓒交战,致使这贩马生意不得不暂停。
毛农为张世平与苏双谋得祭酒之职,二人感恩戴德,涕零之余,愿奉刘备为主公。
恰逢此时贩马受阻,毛农便将英雄酒酒业交予二人操持。
于刘备众人推行的仁政、德政之下,青州民心渐聚,渐趋太平。
毛农又将昔日于平原的种植之法,推广至青州,百姓愈发感恩,敬意倍增。
卢植亦自涿郡迁至青州,与蔡邕相伴。
两位老者共办学塾,教诲青年子弟。
闲暇之时,二人对饮英雄酒,谈经论道,惬意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