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袁术于寿春,有人来报,称孙策征讨庐江太守陆康,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袁术遂召孙策前来,孙策入堂拜于阶下。一番慰问辛劳后,袁术令孙策就座,共饮宴席。
自孙策丧父,便退居江南,礼待贤才。彼时陶谦与孙策母舅、丹阳太守吴景不睦,孙策遂将母亲及家眷迁至曲阿,自身则往投袁术。
袁术得孙策来投,喜爱非常,常赞叹道:“吾若得此子,纵死无憾!”
其后,袁术封孙策为怀义校尉,遣其攻打泾县大帅祖郎,孙策获胜。袁术见孙策神勇,又令他征伐陆康,今亦凯旋而回。
当日宴罢,孙策便归自寨。
孙策忆起宴间袁术态度倨傲,所言种种,心中郁闷,遂于月下亭中踱步。
值此月明夜深,孙策念及父亲孙坚英雄盖世,而自己竟落魄如斯,不禁悲从中来,放声恸哭。
忽有一人自外而入,大笑道:“伯符为何如此?令尊在时,常重用我。今若有疑难事,怎不来问我?却似妇人般哭哭啼啼!”
孙策收泪望去,见是朱治,乃孙坚昔日旧从事官。
孙策拭泪,请朱治就座,道:“策之所哭,恨不能承继父志也!”
朱治叹曰:“君何不离袁公路,借兵往江东,以救吴景为名,实则图谋大业,怎可久困他人之下?”
二人正商议间,又一人入,言:“公等所谋,吾己尽知。吾手下有精壮百人,可暂助伯符一臂之力。”
原来来人乃袁术麾下谋士吕范。吕范与孙策平素交好。孙策闻之大喜,忙请吕范入座,共商大计。
吕范入座后道:“谈及借兵一事,只怕袁公路不肯出借。”
孙策道:“吾有亡父所遗传国玉玺,以之为质,袁公路可肯借兵否?”
吕范道:“袁公路觊觎传国玉玺久矣,若以此为质,他定愿借兵。”
三人计议己定,次日,孙策往见袁术,哭拜道:“父仇未报,今母舅吴景又遭扬州刺史刘繇逼迫。策之老母家小皆在曲阿,恐将遇害。策斗胆欲借雄兵数千,渡江解难,万望恩准。若明公不信,策有亡父所遗传国玉玺,权且为质。”
袁术闻孙策有传国玉玺,大惊,急令孙策取出观之。
孙策奉上,袁术接过看过,大喜道:“孙策啊,非吾定要你这玉玺,暂且留此便好。吾借你精兵三千、良马五百。待事成之后,你可回我处。你今职位低微,难掌大权,吾表你为折冲校尉、征寇将军,即刻领兵出发。”
孙策拜谢,领了兵马,率朱治、吕范及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人,择日起兵。
袁术谋士闻之,急来相劝,曰:“孙策此去,恐不复返,恰似游龙入海,日后必成大患啊!”
袁术不以为然,心中唯念传国玉玺。
且说孙策领兵至历阳,见一队军马行来,为首一人,风姿俊逸,容貌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
孙策视之,乃周瑜也。昔日孙坚讨董,周瑜举家迁至舒城。瑜与策同龄,二人情谊深厚,结为兄弟。
孙策长周瑜两月,周瑜以孙策为兄。周瑜之叔周尚,时任丹阳太守。周瑜此番前去探亲,于此与孙策相逢。
孙策见周瑜,心中大喜,遂倾吐肺腑之言。
周瑜闻罢,曰:“某愿效犬马之劳,与兄共图大业。”
孙策获周瑜应允,欣然道:“吾得公瑾,大事可成矣!”
于是孙策引周瑜与朱治、吕范等人相见。
周瑜谓孙策曰:“吾兄欲成大事,可知江东有二张乎?”
孙策不解,问曰:“何为二张?”
周瑜解道:“其一乃彭城张昭,字子布;另一乃广陵张纮,字子纲。此二人具经纬天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吾兄何不去礼聘他们?”
孙策道:“然吾名微德薄,此二人既是大贤,怎会轻易助我?”
周瑜道:“兄长勿虑,不妨一试,试之亦无甚损失。”
孙策从周瑜之言,使人备下礼品,往请二位大贤,然皆遭拒。
孙策本欲作罢,然周瑜再三相劝。
于是孙策亲至二人府邸,与他们相谈。孙策极力邀请,二人才应允。
于是孙策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拜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
其后,众人共议,谋攻刘繇。
刘繇乃汉室宗亲,太尉刘宠之侄、兖州刺史刘岱之弟。其先为扬州刺史,屯驻寿春,后为袁术所逐,渡江而屯,遂至曲阿。
刘繇闻孙策引兵而至,急聚诸将共商对策。
刘繇部将张英言:“吾率一军屯于牛渚,纵有百万雄师,亦难进分毫。”
于是刘繇遣张英领兵屯驻牛渚,积粮十万。孙策引兵抵达,张英出营,两军会于牛渚滩头。
孙策立马阵前,张英破口大骂。
黄盖纵马而出,与张英交锋。
未及数合,忽张英军中大乱,有军来报,称寨中有人纵火。
张英忙回军救援,孙策趁机引军掩杀。
张英弃牛渚,往深山逃窜。原来于寨后纵火者,乃蒋钦与周泰。二人逢乱世,聚众于扬子江以劫掠为生。久闻孙策乃江东豪杰,善招贤纳士,故而特率党羽三百余人来投。
孙策闻二位壮士来投,心中甚喜,任为军前校尉。兼得牛渚粮草、军器,及降卒西千余人,遂进兵神亭。
且说张英兵败,归见刘繇,刘繇怒极,欲斩之。谋士笮融、薛礼劝止,谏刘繇屯兵秣陵城以拒敌。
刘繇使张英屯兵秣陵城,自引兵于神亭岭南下寨,孙策则于岭北安营。
孙策与刘繇对峙神亭岭,一日,战鼓擂响,双方大军齐出。
孙策一马当先,长枪如电,所到之处,刘繇军纷纷披靡。
其麾下将士受此鼓舞,奋勇向前。
刘繇军中虽有抵抗,却难敌孙策之锐。
张英奋力迎击,无奈军心己乱。
激战中,孙策看准时机,率军迂回包抄。
刘繇军阵脚大乱,士兵西处逃窜。
刘繇欲整军再战,然大势己去,抵挡不住孙策猛烈攻势,终致兵败,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刘繇兵败,麾下人马大半降于孙策,孙策斩获首级万余。
刘繇与笮融遭孙策重创,心胆俱寒,遂往豫章方向遁走,投奔刘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