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算盘谋利记
在清末民初的京城商圈,关少沂堪称“人形风向标”,脑袋转得比留声机还快,笑容甜过稻香村的蜜三刀。这位爷把“世故圆滑求利益”玩成了一门艺术,在大宅门的名利场里左右逢源,活脱脱一部行走的《厚黑学实战指南》。老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搁他身上,简首就是量身定制的人生信条。
关少沂初次登场,就把“社交天花板”属性拉满。白家老爷子六十大寿,他捧着一尊鎏金佛像进门,嗓门亮得像报幕员:“老爷子!这可是从五台山请的开过光的宝贝,保您福寿安康!”老爷子刚要推辞,他立马搂住白景琦肩膀:“景琦兄弟,你说说,这孝心能推吗?”白景琦哭笑不得,老爷子也只能笑着收下。等宴席散场,关少沂又拉着账房先生咬耳朵:“张哥,上次那批药材的折扣……”前一秒还在谈孝心,下一秒就露出商人本色,变脸速度堪比川剧绝活。
要说关少沂的“商业鬼才”名场面,非“空手套白狼”事件莫属。那年药材市场暴涨,他瞅准机会想大赚一笔,却苦于没本钱。他眼珠子一转,跑到白家药行找二奶奶:“嫂子!现在囤药材就是捡银子!您出本钱,我出渠道,赚了钱三七分!”二奶奶犹豫:“风险太大。”他立刻拍胸脯:“‘富贵险中求’!您还信不过我?再说了,白家的银子放着也是放着,不如钱生钱!”一番话说得二奶奶动了心。结果药材刚到手,市场突然暴跌,关少沂早把货物低价脱手,赚得盆满钵满,还对着账本念叨:“‘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跑等着喝西北风?”可怜白家,成了他发财路上的垫脚石。
在人情世故上,关少沂更是“八面玲珑”。詹王府和白家闹矛盾,他两头当和事佬。见詹王爷时,他痛心疾首:“老王爷,白家那是有眼不识泰山!我替他们赔罪!”转头又对白萌堂说:“老爷子,詹王府就是咽不下那口气,您大人有大量,给晚辈个面子?”两边都被他哄得舒舒服服,最后矛盾化解,他反倒成了大功臣,在京城商圈的地位水涨船高。旁人夸他厉害,他摆摆手,笑得一脸谦逊:“都是朋友,能帮就帮!”背地里却和心腹说:“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关少沂的“变脸绝技”,在朝堂动荡时展现得淋漓尽致。清政府倒台那会儿,他立刻把家里的红木家具换成西式沙发,西装革履出入商会,见人就说:“时代变了,咱们得紧跟潮流!”等袁世凯上台,他又连夜把沙发换成太师椅,穿上马褂,摇头晃脑地说:“还是祖宗的东西有韵味!”有个愣头青问他:“关爷,您这风格变得也太快了吧?”他敲敲对方脑袋:“年轻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懂了吧?”
最绝的是他和日本人周旋那段。日军侵华,有个日本商人想拉拢他合作,他笑着把人迎进客厅,奉上西湖龙井:“太君,合作是好事!不过白家那边……”日本人威胁他,他立马换上委屈脸:“我这就去劝白家!但您也得体谅,生意不是说谈就能谈的……”出门后,他一边敷衍日本人,一边偷偷把货物转移。等日本人反应过来,他早躲进租界,还对着镜子整理领带:“跟我玩心眼?‘姜还是老的辣’!”
关少沂教育儿子,更是把“功利学”刻进DNA里。儿子说想当画家,他把画笔一夺:“画画能当饭吃?看看你爹,‘书中自有黄金屋’,学做生意才是正道!”儿子不服气,他拉着儿子去逛当铺:“看见没?落魄的画家,字画都当不上几文钱!”吓得儿子乖乖学起了账本。等儿子出师,他拍着儿子肩膀:“记住,‘无利不起早’,做生意,心软就是大忌!”
晚年的关少沂,即便拄着拐杖,眼里还是闪着精明的光。有晚辈请教生意经,他慢悠悠说:“年轻人,做生意就像走钢丝,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记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抓住利益,就抓住了根本!”说完,还不忘从兜里掏出张名片:“我那绸缎庄最近有活动,来捧场啊!”
关少沂的一生,把世故圆滑演绎成了生存哲学。他像只精明的狐狸,在乱世中穿梭自如,虽谈不上光明磊落,却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的故事就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人性中复杂的欲望与算计,也让年轻人们明白:社会这所大学里,情商和谋略固然重要,但守住底线,才不会在追逐利益的路上迷失方向。毕竟,“机关算尽太聪明”,有时候也得留几分真诚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