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转折点 (The Turning Point)
(一) 风暴过后的清晨
周六的清晨,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过后,曹杨新村的空气显得异常清新。阳光穿透还未完全散尽的云层,为这个老旧的社区镀上了一层柔和而温暖的金色。
被雨水冲刷过的红砖楼房,颜色显得格外鲜亮,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也愈发青翠欲滴。一场自然的洗礼,让这里的一切,都仿佛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而在社区居民的心中,一场更为深刻的、思想上的“洗礼”,也正在悄然发生。
中心广场上,还残留着昨夜那场“意外”的痕迹。几辆印着“国家电网”字样的黄色工程车辆还停在路边,几位电工师傅正在对修复好的社区总电闸进行着最后的安全检查。他们专业而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每一个路过的居民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
而在广场的另一边,那个临时的“艺术体验区”的帐篷里,一些昨夜没有回家的青年艺术家志愿者,正和几位社区里的阿姨奶奶一起,将熬好的、热气腾腾的白粥和包子,分发给那些因为昨夜的停电而没能好好休息的独居老人。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温暖的人情味。
整个曹杨新村,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度,讨论着同一个话题——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停电,以及那两位以截然不同方式“拯救”了他们的“小范老板”。
(二) 人心中的天平
社区的各个角落,都在发生着类似的对话,居民们自发地分析和比较着两位年轻继承人的表现。
在老年活动室的棋牌桌上,李建国师傅,这位一向以“倔强”和“挑剔”著称的退休劳模,正一边重重地将一枚“車”字敲在棋盘上,一边对自己那几个老棋友大声地发表着他的看法。
“侬晓得伐(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停电的时候,我就在那个大范老板,就是叫范瑾的那个小伙子身边。天那么黑,雷那么响,我老婆子都吓得不得了。结果你们猜他怎么样?”李师傅的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激赏,
“他一点都没慌!就跟我们当年在车间里处理重大技术故障一样,冷静得吓人!几个电话打出去,条理清清楚楚。半个小时,外面那个像坦克一样的大电车就开来了。一个小时不到,专业的电工师傅就都到了。这叫什么?这就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真正能压得住阵脚的、做大事的料!”
他的棋友,一位曾经是工厂车间主任的王师傅,则点了点头,补充道:“是啊,那个大范老板确实有本事。但是,那个小范老板,也真的是好孩子啊。昨天晚上,我家那个有哮喘的老太婆,吓得差点犯了病。结果他手下那两个像电影明星一样漂亮的小姑娘,就一首陪着我们,给我们送来了热姜汤,还陪着我们聊天、唱歌。我老太婆后来不但不怕了,还乐得合不拢嘴。她说,她好多年没跟那么有朝气的年轻人说过那么多话了。”
“所以说啊,”另一位一首沉默听着的老人,做出了总结,“一个是给我们解决了‘硬件’上的大问题,另一个是给我们解决了‘软件’上的大问题。一个让我们身上暖和,另一个让我们心里暖和。”
而在不远处的健身苑里,一群正在锻炼身体的阿姨奶奶们,也在热烈地讨论着。“哎哟,我还是喜欢那个小范老板。长得又帅,嘴又甜,还会玩。你看他昨天带来的那些小年轻,一个个都那么有礼貌,那么有爱心。”一位穿着鲜艳运动服的阿姨说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另一位正在压腿的阿姨反驳道,“但是,我倒觉得那个大范老板更靠得住。你看他平时不声不响的,一到关键时候,办起事来是真顶用啊!我们家那个楼道,电路老化得跟蜘蛛网一样,跟居委会反映了好几年都没人管。你看人家,一个电话,就把全上海最好的电工都叫来了。这,才叫实力!”
“是啊是啊,这么说也对。一个热情得像‘冬天的太阳’,一个稳重得像我们家那压箱底的‘老棉袄’。哎,你说,这可怎么选啊?”
这些充满了生活智慧的朴素对话,代表着整个社区最真实的民意。他们在经历了那场共同应对危机的“意外合作”之后,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这两个年轻人身上那不同的、但都同样宝贵的品质。他们看到了范瑾的沉稳、可靠与如同“定海神shen针”般的强大实力;也看到了范阳的热情、善良与如同“冬日暖阳”般的巨大感染力。
他们开始意识到,或许这两个项目对于社区来说,并非是“二选一”的对立关系。那架在他们心中用来衡量两位竞争者的天平,开始发生了微妙的、但却是决定性的倾斜。
(三) 一个全新的可能性
周六的上午,阳光彻底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曹杨新村的居委会办公室里,一场非正式的、但却至关重要的“居民代表会议”,正在召开。张主任召集了包括李建国师傅、退休教师陈阿姨在内的、十几位社区里最受尊敬、最有发言权的老人,坐在一起。她的面前,摆放着两份同样制作精美、也同样充满了诱惑力的项目提案。
一份,是范瑾的“记忆守护者”计划。它像一位冷静、专业的“未来医生”,承诺要用最尖端的科技,来守护他们那日益脆弱也最宝贵的、大脑与记忆。
另一份,是范阳的“夕阳拾光”计划。它像一位热情的、浪漫的“灵魂伴侣”,承诺要用最温暖的艺术,来填满他们那日益孤独的、漫长的黄昏。
“大家,都说说吧。”张主任扶了扶她的老花镜,说道,“这两位小范老板,都是有大本事,也有大善心的好孩子。他们给我们的东西,也都是我们最需要的。但是,我们只能选一个。大家觉得,我们该怎么选?”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这是一个太艰难的选择,无论放弃哪一个,对社区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
许久之后,那位退休的老教师陈阿姨,才缓缓地开了口。“我觉得,”她说,“我们或许可以换一个思路。在昨天晚上之前,我和大家一样,也觉得我们是在做一道‘选择题’,要在‘健康的未来’和‘快乐的现在’之间,选一个更重要的。但是,昨晚那场停电,让我看明白了一件事。”
“当范瑾先生派来的应急供电车照亮我们整个小区的时候,我们感到了巨大的‘安全感’,这是我们安稳生活的基础。而当范阳先生派来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提着热饭、敲响我们家门的时候,我们又感到了巨大的‘幸福感’,这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寄托。”
陈阿姨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他们昨晚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两样东西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来说,不是单选题,它们是缺一不可的必需品。所以,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做这道残忍的‘选择题’呢?我们能不能,不做选择?”
陈阿姨的这番话,像一颗被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不做选择?”李建国师傅皱起了眉头,“那怎么行?他们俩可是在比赛啊!是在争啊!我们不选,不就把两个都得罪了吗?”
“不。”张主任,一首沉默地听着,此刻她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个如同老狐狸般慧黠的笑容。她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她用一种充满了东方智慧的、西两拨千斤的语气,缓缓地说道:“我们不是要把他们都得罪。我们是要给他们这两个绝顶聪明的孩子,出一道更难的‘考题’。”
“我们要去考验一下,他们这两个未来的‘守护者’,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那种,能化干戈为玉帛,将看似对立的‘竞争’,转化为可以‘共赢’的合作的——真正的,大智慧。”
她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前一亮。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的、甚至有些不合常理的想法,在所有人的心中开始清晰地成形。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这场意外的“合作”之后,终于浮出了水面。
张主任拿起了桌上的电话,她对她的助理说道:“去,帮我约一下那两位小范老板。告诉他们,我们曹杨新村的居民代表们,想请他们一起来,开一个‘项目联合说明会’。”
“记住,”她特意强调道,“是请他们俩,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