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食光璀璨

第67章 :数据反杀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食光璀璨
作者:
天鉴阁的武元
本章字数:
6490
更新时间:
2025-06-05

暴雨后的清晨,阳光像碎金般洒在"食光纪"炒粉车的铁皮顶棚上。姜绾用指尖蹭去铁锅边缘的冷凝水,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司砚的轻笑:"今天的颠勺频率比平时快了6次。"

她转身时,正看见他将平板电脑倒扣在操作台上,屏幕边缘露出淡蓝色的数据曲线。"又在监测我?"姜绾挑眉,故意将一勺蛋液泼进铁锅,油花西溅中,她听见平板电脑发出轻微的"嘀"声——那是预设的"油温过高警报"。

司砚走过来,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内侧新添的烫伤疤痕。他用硅胶刮刀将蛋液推成均匀的薄层,动作精准得如同在实验室调配试剂:"不是监测,是记录。"他指腹划过屏幕,曲线瞬间分化成不同颜色的支流,"看,这是你这月第17次尝试改良蛋液蓬松度,失败时的颠勺频率会比成功时快12%。"

姜绾盯着那些跳动的数据,忽然想起昨晚在医院走廊,他攥着她的手说"有些话需要时间"时的温度。阳光穿过他的睫毛,在数据屏上投下细碎阴影,她突然伸手按住屏幕:"比起数据,我更想知道——你上次说的'星空炒粉2.0',什么时候能试做?"

他的耳尖微微发红,别过脸去整理调料罐:"今晚。"

正午时分,林夏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摊位,屏幕上的微博热搜还在疯狂跳动:#姜绾 数据垄断#、#炒粉车 监控帝国#。"他们说我们用区块链溯源搞垄断!"林夏的刘海沾着汗水,"陆沉舟的水军在带节奏,说我们故意抬高行业门槛!"

姜绾接过司砚递来的冰镇酸梅汤,指尖触到杯壁上的水珠。她看着热搜词条里扭曲的截图——不知谁将她展示食材溯源的首播画面剪辑成"数据霸权宣言",配文"一碗炒粉,监控百人"。

"给我十分钟。"司砚的声音冷静得像块冰,却在接过平板电脑时,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姜绾按住他的手腕,摇头:"别用实验室的数据反击,他们要的是热闹,我们得给点不一样的。"

她转身从储物柜深处翻出本泛黄的笔记本,封皮上"苏晚晴"三个字被磨得发亮。这是母亲当年的记账本,纸页间夹着褪色的糖纸、半截铅笔,还有用歪扭字迹写着"周虎家猪肉涨两毛"的便签。

"首播吧。"姜绾将笔记本放在镜头前,阳光穿过纸页间的油斑,在桌面上投出温暖的光晕,"就从二十年前的炒粉摊说起。"

首播间的人数在三分钟内突破百万。姜绾翻开第一页,展示母亲用铅笔绘制的摊位平面图:"这是我妈在夜市的第37个位置,右边是卖冰粉的李姨,左边是修鞋的王叔。那时候没有智能锁,也没有区块链,她就用这个本子记食材来源——谁家的青菜新鲜,谁家的鸡蛋带血丝......"

她抽出张皱巴巴的收据,上面用蓝黑墨水写着"购大米20斤,张老三,2003.5.12":"张老三现在还在老菜场卖米,我们现在用的五常稻花香,就是他儿子种的。所谓的'溯源',不过是把当年我妈的本子,变成了你们能看见的数字而己。"

弹幕开始刷屏:"突然想哭,我奶奶也有这样的记账本""原来数据不是冰冷的代码,是一代人的烟火记忆"。司砚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当年那口刻着"苏晚晴"的铁锅,锅底的划痕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给大家看个更有意思的。"姜绾接过铁锅,指向锅底中央的凹陷,"这里凹了3毫米,是2005年台风天,我妈为了护着锅,被铁皮棚砸的。旁边这道斜痕,是我十岁那年学颠勺,拿菜刀砍出来的。"

首播间爆发出笑声。姜绾摸着锅沿,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攥着她的手说:"锅是有记忆的,你对它好,它就给你好饭。"此刻的铁锅在镜头下泛着温润的光,那些伤痕不是缺陷,而是时光烙下的勋章。

司砚适时递来平板电脑,屏幕上切换成区块链溯源的后台界面:"现在大家看到的每个二维码,都对应着这样的故事。这是周虎家的养猪场,他女儿考上大学时,我们用他家的猪肉做了'金榜题名炒粉';这是王姐的菜园,她儿子结婚时,我们用她种的番茄做了'喜糖炒粉'......"

画面扫过猪场里戴着蝴蝶结的母猪、菜园中挂着小灯笼的番茄藤,最后停在姜绾的炒粉车操作台上。司砚的指尖在屏幕上画了个圈,所有数据突然汇聚成颗跳动的心脏:"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我们和食客共同编织的网。每道菜的背后,都有真实的人,真实的烟火气。"

弹幕彻底沸腾了。有人翻出自己曾经点过的"失恋炒粉"订单,发现食材来源里真的有"云南高原小粒红皮蒜";有人晒出奶奶拿着溯源二维码研究的照片,配文"原来科技离我们这么近"。

"所以,"姜绾重新拿起锅铲,蛋液在铁锅中发出滋滋的响声,"当有人说我们用数据垄断时,我想请他们看看——"

她手腕翻转,金箔碎在蛋液中爆发出细碎的光,如同撒了把星星进锅里:"真正的垄断,从来不是数据,而是对食物的敬畏,对人的温度。我们公开所有溯源数据,也欢迎同行来学——前提是,你们愿意像我们一样,把心放进食材里。"

司砚在后台看着实时数据,发现负面词条的热度正在肉眼可见地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铁锅的温度#、#数据里的人情味#等新话题。他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准备好的技术白皮书,忽然轻笑一声将它塞回抽屉——有些反击,比代码更有力量。

傍晚时分,夕阳将炒粉车染成暖橙色。姜绾正在教小夏辨认不同产地的大米,司砚忽然举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某国际餐饮数据平台的实时榜单:"快看!我们的'故事炒粉'登上全球最有人情味菜品TOP10了!"

画面中,那道根据食客故事定制的"金色梦想炒粉"占据榜首,配图是毕业生捧着炒粉在校园里大笑的照片。姜绾看着评论区里的留言:"原来数据可以这么温暖""突然想给妈妈打个电话",眼眶忽然发热。

"还没完。"司砚滑动屏幕,调出段监控录像——那是上午在老菜场拍的。画面里,张老三对着镜头挠头:"姜丫头说我的米能上电视?你们放心,我这米没打过药,猪吃了都叫好!"王姐举着刚摘的青菜,菜叶上还沾着露水:"我家番茄炒蛋,小绾从小吃到大!"

"这是......"姜绾看着熟悉的面孔在屏幕上依次闪过,忽然明白司砚为什么上午匆匆离开。夕阳的光穿过他的睫毛,在眼底碎成金斑,他轻声说:"比起实验室的数据,我更喜欢这些。这才是我们的'数据帝国'。"

夜市的灯火渐次亮起时,姜绾收到林夏的消息:"陆沉舟的水军撤了,带头的那个大V删博道歉了。"她抬头看向司砚,他正在给新来的实习生演示如何用手机拍摄食材生长视频,白大褂上沾着片菜叶,却笑得格外明亮。

"饿了吗?"她晃了晃手中的铁锅,"今天想试试新配方——用区块链数据预测的最佳火候,炒盘'数据反杀炒粉'。"

司砚挑眉:"数据预测?"

"嗯。"姜绾将蛋液打进铁锅,油花溅起时,她看见自己映在他瞳孔里的倒影,"根据过去三个月的订单数据,今天有87%的概率,你会喜欢加双倍猪油渣的版本。"

他的笑声混着锅气升起,伸手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那剩下的13%呢?"

"剩下的......"她将炒粉盛进盘中,撒上可食用金箔,"是留给惊喜的。比如——"

她忽然踮脚,在他脸颊上轻轻一吻。司砚猛地愣住,耳尖瞬间红透,像滴墨掉进清水里,迅速晕开。远处的霓虹灯光映在他脸上,将那抹红衬得格外鲜明,如同她炒粉里的焦糖色,甜得恰到好处。

"这就是惊喜。"她笑着将盘子塞进他手里,"趁热吃,凉了就没有锅气了。"

司砚低头看着炒粉,金箔在热气中轻轻颤动,像极了刚才她吻过时的触感。他舀起一勺送入口中,焦糖的甜、猪油渣的香、还有隐约的蛋香在舌尖炸开,比任何数据模型预测的都更美妙。

"怎么样?"姜绾假装整理调料罐,却用余光偷偷看他。

"完美。"司砚咽下炒粉,忽然伸手握住她的手腕,将她拉进怀里。夜市的喧嚣退成模糊的背景,他的呼吸拂过她耳际,带着炒粉的温热:"下次可以试试......在数据模型里加上'心动系数'。"

她抬头看他,发现他眼底有细碎的光在跳动,像撒了把星星进去。远处传来卖唱歌手的吉他声,唱着"人间烟火最抚人心",而他们的心跳,正在这烟火气中,谱出最动人的共振。

数据会说话,但有些话,比数据更动人。就像此刻相触的掌心,就像铁锅与米粒的碰撞,就像藏在金箔里的星光——有些温度,永远无法被代码衡量,却能在人心深处,酿成最甜的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