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青霉素
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霉素
而与此同时,清诗姑娘听到林旭的话,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她紧紧地盯着手中的瓷瓶,仿佛要将它看穿。
她见过太多英雄好汉,不是死在敌人的刀下,而是死在伤口溃烂引发的炎症高烧之中。
那是无药可救的绝症!
可现在,林旭却告诉她,手中这个小小的瓷瓶,就能解决?
“林公子……我记得不错的话,药王谷的医术传承之中,似乎并无此类记载吧?”
林旭点了点头,也没有隐瞒。
“姑娘说得没错。”
“药王谷的传承里,确实没有。”
他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丝无人能懂的自傲。
“因为,这是目前这个世界上,第一瓶,也是唯一一瓶青霉素。”
“所以,我才将它赠予姑娘。”
“虽然它有逆天续命的功效,但我希望你……永远都用不上它。”
“但若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切记,不要有丝毫犹豫。”
林旭的一番话,让清诗脸色变了变,看着手中的小瓷瓶,眼中也多了几分凝重。
这份礼物的分量,显然已经超过了她的预期。
良久,清诗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惊涛骇浪强行压下。
她抬起眼,目光无比郑重地看着林旭,随后小心翼翼地,将那个白色的小瓷瓶贴身收入怀中,放在了最安稳的地方。
收好之后,她对着林旭,微微欠身。
“林公子,这份大礼,清诗……受之有愧。”
“今日公子能不惧风险,前来相送,清诗已是感激不尽。”
车厢内的气氛,变得有些不同。
少了几分疏离,多了几分真正的坦诚。
清诗沉默片刻,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她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嘲。
“不过,我还是想问一句,林公子……你不好奇我的真实身份吗?”
她抬起头,清澈的眸子直视着林旭。
“你若想知道,我现在……可以全部告诉你。”
她准备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那个隐藏在“清诗”之名下的过去,全盘托出。
这,是她对林旭信任的最高回馈。
然而,林旭闻言,却哑然一笑。
“清诗姑娘说笑了。”
“我林旭,只认识那位在花涧坊中才情无双的清诗姑娘。”
“也只认识那位在危难之时,仗义出手,救我性命的清诗姑娘。”
“至于其他的……”
林旭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能洞悉一切。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一句话,如同一道温暖的屏障,将清诗所有的隐秘,都隔绝在外。
清诗何等聪慧,瞬间便听懂了他话中的深意。
他其实什么都猜到了。
猜到她是红花会的人,猜到她身负血海深仇。
但他选择不说,选择不问,选择只承认那个最简单的“清诗姑娘”。
这是一种无言的默契,更是一种极致的温柔。
林旭看着她泛红的眼圈,话锋一转,打破了这略带伤感的气氛。
“只是不知,姑娘此去,山高水长,将来……可还会回京?”
这一问,没有试探,只有关心。
清诗闻言,却是凄然一笑,摇了摇头。
“于我来说,京城,是伤心之地,大概……是不会再回来了。”
说到这里,她话音一转,眸中却又闪过一丝别样的光彩。
“但也说不准。”
“上次公子赠予我的肥皂、香皂方子,我已派人试制成功,效果极佳。”
“如今,我已经安排了可靠的旧部,在京中寻了铺面,准备将此物作为正当营生,售卖出去。”
“这桩生意,只为谋生,干干净净,再不与任何江湖事扯上关系。”
清诗看着林旭,眼中带着一丝期许。
“说不定,等到风声过去,这生意走上了正轨。”
“我这个幕后的东家,也会忍不住,再回京城看一看呢!”
清诗姑娘说这话的时候,那双清冷的眸子里,是真真切切地带着光的。
那是一种对从未体验过的,安稳人生的向往之光。
然而,那光芒只是一闪而过,便被一抹深沉的疲惫所取代。
随即,她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一声叹息,仿佛抽走了她全身的力气,充满了无尽的落寞与身不由己。
林旭静静地看着她,将她神情的所有细微变化都收入眼底。
他自然清楚,清诗姑娘是红花会的人,红花会这样的江湖教派,一入江湖,便不得轻易脱身,她又怎能轻松的以其他身份回到京城?
也许,她这一刻,便算是真正的身不由己吧。
林旭没有接话,车厢内的空气,似乎都因为她这一声叹息而变得沉重起来。
林旭迟疑了片刻,看着她那略显单薄的肩膀,仿佛扛着千钧重担。
他终是忍不住开了口。
“清诗姑娘,有些事,要懂得放下。”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清诗的耳中,如同黄钟大吕,震得她心神一颤。
放下?
说得何其容易。
清诗姑娘闻言,缓缓抬起头,自嘲地笑了笑。
那笑容里,满是苦涩。
“林公子,你说的道理,我都懂。”
“可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出身不同,身上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
她的目光从林旭的脸上移开,望向了车窗外那沉沉的暮色,眼神变得悠远而空洞。
“有些命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背负一生。”
“我……逃不掉。”
最后四个字,她说得极轻,却透着一股绝望。
林旭心中一叹。
他知道,她说的不是自己,而是她背后那庞大的,名为“红花会”的组织。
是那些前朝遗老遗少们,寄托在她身上的,所谓光复前朝的虚妄责任。
不过,林旭沉默了片刻,还是决定把话再说得透彻一些。
“姑娘可曾想过,历史的潮流,如同这滔滔江水,奔流向东,非人力所能扭转。”
他没有提“前朝”,也没有提“复国”,只是用了一种更为宏大的视角。
“如今的大周天下,百姓们虽不能都说过得丰衣足食,但比起连年战乱之时,至少大部分人,是安居乐业的。”
“这就够了。”
林旭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直视着清诗。
“可若是为了某些人的执念,再度掀起风雨,让这天下重燃战火……”
“你可知道,到那时,又将会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清诗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