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数载光景如白驹过隙。
宣室殿的灯火依旧夜夜通明,但灯下批阅奏折的汉武帝刘彻,鬓角己悄然染上了霜华。
英雄迟暮,曾经锐意进取的帝王,在岁月无情的侵蚀下,眉宇间也添了几分难掩的疲态与深思。
自那些柱国名将相继离世,北疆虽暂安,但国内的矛盾与隐忧却如春雨后的菌丝,悄然蔓延。
刘彻虽依旧勤政,试图以雷霆手段整肃吏治,安抚民心,但心中那股对未知的渴望,对命运的探寻,却愈发浓烈。
系统能助他开疆拓土,改革经济,甚至预警灾祸,但对于生老病死,对于那缥缈的仙道长生,似乎总是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迷雾。
渐渐地,刘彻开始对那些方士口中的“玄妙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再满足于系统提供的实用知识,转而向那些声称能沟通鬼神、窥探天机、炼制仙丹的方士们寻求慰藉。
一时间,宫中烟雾缭绕,丹药的奇异味道与焚烧符咒的青烟,成了宣室殿外常见的景象。
帝王对长生的执念,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为宫闱深处滋生了新的阴影。
太子刘据,自幼仁厚,不喜铺张,更对父皇晚年沉迷方术、大兴土木颇有微词,常婉言劝谏。
刘彻起初尚能听进一二,但随着年岁渐长,疑心日重,加上身边佞幸小人的挑拨,对太子的耐心也渐渐消磨。
父子之间,无形中生出了一道隔阂。
这一日,深宫之中突然传出骇人听闻的消息——有人在太子宫中搜出了桐木人偶,上面赫然刻着刘彻的生辰八字,人偶身上插满了铁针,另有符咒若干,字字句句皆是诅咒之言!
消息传到刘彻耳中,他只觉一阵天旋地转,雷霆震怒。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向视为储君、寄予厚望的儿子,竟会用如此恶毒的巫蛊之术来诅咒自己!
那虚无的系统界面在他眼前晃动,却未曾像往常一样提供任何即时的解决方案。
此刻,充斥在他脑海中的,只有被背叛的狂怒与深入骨髓的寒意。
“逆子!逆子!”刘彻咆哮着,将案几上的竹简悉数扫落在地,“朕待他不薄,他竟敢如此!”
他当即下令,将太子刘据软禁东宫,并召集廷尉,准备彻查严办。
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一些平日与太子亲近的大臣纷纷上书,请求陛下明察,但刘彻盛怒之下,哪里听得进去。
他仿佛己经看到,那个曾经温顺的儿子,此刻正用最阴狠的目光注视着他,期盼他早日死去。
就在刘彻准备下达更严厉的旨意,甚至动了废储之念的千钧一发之际,那沉寂许久的系统界面突然闪烁起刺目的红光,一行冰冷的文字浮现出来:【警告!
巫蛊之祸系人为栽赃,目标:废黜太子刘据,动摇国本。
即刻停止一切针对太子的行动,彻查背后真凶!】
这突如其来的预警,如同一盆冰水,猛地浇在了刘彻的头顶。
他身体一震,胸中的滔天怒火仿佛被瞬间压制住了一部分。
系统!
它终于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刘彻盯着那行字,急促地喘息着。
他想起系统过往无数次的精准预判和帮助,从盐铁改革到匈奴战役,再到提醒他卫子夫会诞下皇长子……难道这次,真的是有人在背后操纵,意图陷害太子?
刘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挥退了身边的侍从,独自在殿内踱步。
系统的话,他不能不信。
但太子宫中搜出的物证,又是如此确凿。
这其中,究竟是谁在捣鬼?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帝王的权谋与果决在瞬间回归。
“来人!”刘彻沉声道,“传朕旨意,巫蛊一案,暂缓处置太子。命廷尉张汤秘密彻查,务必将所有涉案人员,无论位阶高低,一并给朕揪出来!朕要知道,是谁,如此胆大包天!”
张汤领命而去,一场秘密而紧张的调查在暗中迅速展开。
刘彻则在焦灼与疑虑中等待着。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失态,若是没有系统的提醒,他恐怕真的会盛怒之下铸成大错,不仅毁了太子,更可能引发朝局动荡,让大汉的基业毁于一旦。
数日后,张汤带着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以及几名形容惶恐的宫人、方士,甚至还有一位皇子,跪在了刘彻面前。
真相终于大白,原来是宫中某位失宠的妃嫔,联合了几个对太子心怀不满的宗室成员,并买通了部分方士与宫人,精心策划了这场巫蛊之祸,意图一举扳倒太子刘据,为自己的儿子铺平道路。
刘彻看着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此刻却显得如此陌生而丑陋。
他心中后怕不己,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若非系统,他险些亲手将大汉推向一场难以估量的灾难。
他平息了怒火,但内心深处,却对这捉摸不定的命运和人心,生出了一丝更为深刻的敬畏,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倘若没有这神奇的系统,他,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历史,又会走向何方?
这个问题,如同一颗种子,悄然在他心底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