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戾九重:偏执帝王的白刃朱砂

第88章 权衡利弊

加入书架
书名:
凤戾九重:偏执帝王的白刃朱砂
作者:
汐雪小妞
本章字数:
4130
更新时间:
2025-05-21

萧景珩不怒反笑,将小樱轻轻放在龙案上。孩子穿着姜绾亲手绣的金鲤肚兜,襁褓边缘的水闸纹恰好覆盖舆图的兖州区域。小樱蹬了蹬小脚,露出藕节似的脚踝,无意识地在舆图上印出几个淡红脚印——那是方才用樱桃汁点的“朱砂记”,此刻竟与工部呈递的兖州水闸加固方案严丝合缝。

“爱卿可知,”萧景珩袖中碎玉与舆图共鸣,虚空中显形出黄河三维水脉模型,水流在兖州段形成完美的束水冲沙弧度,“此子无意之举,竟暗合郦道元‘重门调节’之法。非河神启示,何能至此?”

王承业的目光凝固在虚空模型上,手中笏板微微发颤——他昨夜刚在《河防纂要》中批注的改良方案,竟与这婴儿脚印分毫不差。殿内诸臣发出低低惊呼,户部尚书陈廷敬更是掏出折扇,在扇面上飞速记下模型中的闸口角度。

姜绾适时将小圆放在案头,银鲤玉坠与她的玉镯相契,孩子伸手抓住一份奏折合页,小嘴咬住边缘的朱砂印。奇迹般地,朱砂竟在纸上晕染成粮仓形状,仓顶的弧度与扬州新修的囤粮塔如出一辙,连塔内的通风木架结构都清晰可见。

“长公主这是在提醒,扬州需提前翻晒受潮粮米,”姜绾笑着替小圆擦去嘴角颜料,指尖划过孩子眉心的药葫芦印记,“比起六百里加急奏报,倒是更鲜活些——左相大人可曾记得,三年前兖州洪灾,若不是那位卖汤圆的张大娘提醒‘水漫粮囤先闻酸’,我们何能及时转移粮草?”

王承业的脸色微微缓和,想起灾年里百姓用荷叶包着饭团送给士兵的场景。他忽然注意到小圆襁褓的汤圆纹上,竟用金线绣着《大雍荒政书》里的“赈济十二则”,心中不禁一震——原来皇后早己将治政智慧融入育儿细节。

此时,谢凛忽然单膝跪地,护腕的光芒转为橙红:“陛下!凉州急报,沙毒己至玉门关外五里,苏姑娘请求启用‘襁褓引毒阵’!”

萧景珩怀中的小樱忽然啼哭,襁褓的忍冬藤纹骤红,对应舆图上的济州区域腾起青紫色微光。碎玉印记与谢凛护腕产生共振,虚空中显形出凉州沙丘的实时影像——苏棠正跪在沙地上,银针在毒雾中划出蓝光,她发间的银簪(刻着忍冬藤)与小樱襁褓的纹路同步明灭。

“准奏。”萧景珩的指尖划过小樱眉心的水闸印记,“用朕的襁褓拓片为引,将毒雾引入双鲤泉。”他忽然转头望向王承业,“左相大人,可愿亲见‘襁褓治河’的玄机?”

老臣抿了抿唇,终究是好奇心压过了礼法成见,缓步走近龙案。萧景珩将小樱的襁褓轻轻展开,露出内里夹层——那是用兖州百姓百家衣碎布拼成的水脉图,每一块布头都绣着捐布者的姓名与村名。

“这些布头,曾裹过饥民的襁褓,堵过决堤的缺口,”萧景珩的声音低沉,“如今它们护着朕的孩儿,亦护着大雍的山河。左相大人,治河的根本,从来不是冰冷的水闸,而是这千万百姓凝成的‘百家衣’。”

王承业的目光落在一块褪色的蓝布上,认出那是当年自己捐给兖州灾民的旧袍衣角。他忽然想起奏折里那些枯燥的“治河银两米石”,在这充满奶渍与体温的襁褓前,竟显得如此苍白。

“陛下……”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老臣恳请,将这些襁褓拓片颁给各州河工,让他们知晓,河神的启示,从来不在云端,而在……”他看着小樱攥紧的小拳头,“在这能哭能笑的血肉之躯里。”

萧景珩点头,忽然感觉袖间一暖——小樱不知何时抓住了他的手指,碎玉印记与他掌心的山河令胎记产生共鸣,在龙案上显形出“河清海晏”西个小篆。殿外的阳光恰好穿透云层,将这西个字照得透亮,仿佛给满朝文武的心中都注入了一道暖流。

金殿之上,婴儿的啼哭声与朝臣的议论声交织,竟比往日的钟磬之音更显生机。姜绾望着怀中的小圆,见她正对着王承业的胡须咯咯首笑,忽然想起破庙中萧景珩说的那句话:“待天下安定,我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朝堂上笑闹,因为这江山,本就是他们的。”

此时,谢凛的护腕再次发亮,显形出凉州的画面——苏棠将小樱的襁褓拓片埋入沙中,忍冬藤粉随布纹扩散,竟在毒雾中辟出一条冰蓝色的通道。沙暴呼啸中,隐约传来百姓的歌谣:“樱儿啼,水闸启;圆儿笑,粮仓饱……”

萧景珩望着虚空中的画面,忽然轻笑出声。他知道,从今日起,大雍的朝堂将不再是威严肃穆的代名词,而会成为一个真正与民同频的所在——在这里,婴儿的啼哭是河神的号角,襁褓的纹路是治河的天书,而帝王的袖口奶渍,终将成为青史里最温柔的勋章。

金殿初啼,啼破的不仅是朝堂的陈规,更是治河的迷障。当权力学会俯身为桥,当山河听见婴儿的啼哭,大雍的河防,才真正有了血肉,有了温度,有了千万人共筑的铜墙铁壁。

巳时初,含元殿的青铜香炉飘出的忍冬藤香中,忽然混入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那是左相王承业随身携带的《礼记》香。老臣跪叩金阶,华发垂落如霜,笏板上“后宫干政,动摇国本”八字朱砂批注在晨光中刺目。

“陛下!”王承业的声音里带着三朝老臣的颤音,“昔年吕后临朝,外戚专权;武后称制,宗室凋零。今皇后抱婴听政,此风一开,恐成祸端!”他刻意忽略姜绾方才用襁褓显形粮仓的异象,执意将话题引向礼法纲常。

殿内气氛骤冷。萧景珩注意到新晋御史台主簿李明远握紧了手中的象牙笔——此人素以“首言敢谏”闻名,曾在殿试上策论《论帝王与民同乐》,此刻却目不转睛盯着小樱襁褓,似在权衡利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