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少年将军风云录

第二十七章:暗流涌动

加入书架
书名:
抗日之少年将军风云录
作者:
明珠墨语
本章字数:
7106
更新时间:
2025-06-13

陆士的校园,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强行按入了初夏。曾经绚烂如云霞、象征着短暂而狂热之美的樱花,早己凋零殆尽,只余下光秃秃的枝头,在日渐灼热的阳光下伸展着狰狞的筋骨。取而代之的,是浓得化不开的、近乎墨绿的树荫,层层叠叠地覆盖在花岗岩建筑和青石板步道上,投下巨大而沉闷的阴影。空气里弥漫着青草被晒熟的气息、泥土蒸腾的土腥味,以及一种无处不在的、属于皮革、汗水与金属器械的铁血味道。蝉鸣尚未肆虐,校园里显得异常“宁静”,但这种宁静,更像是一张紧绷的弓弦,弥漫着令人心悸的压抑感。

南振国行走在通往训练场的林荫道上,步伐沉稳,目光却如同最精密的雷达,不动声色地扫视着周遭。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份“宁静”之下,涌动着不祥的暗流。那些穿着工装、拿着扫帚,却眼神飘忽、动作僵硬地徘徊在路边的“校工”;那些坐在长椅上假装看书,视线却如同跗骨之蛆般黏在过往学员身上的“学生”;还有远处教学楼窗口,偶尔一闪而过的、举着望远镜的反光……无形的眼睛增多了。特高课撒下的网,正在悄然收紧。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可能是网绳的抽紧。

**训练场:钢铁狂潮下的致命虚妄**

巨大的土质训练场上,尘土飞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因高温而扭曲。一群低年级学员,剃着青皮寸头,赤裸着上身,露出精瘦却充满爆发力的肌肉,正如同陷入癫狂的野兽,嘶吼着进行着“白兵突击”(銃剣突撃)训练。

“天皇陛下万岁!板载!!!”

震耳欲聋的狂吼撕裂空气!学员们端着沉重的、安装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双眼因狂热而充血赤红,面目狰狞扭曲,如同集体陷入了某种邪异的仪式。他们无视脚下的坑洼与障碍,无视教官模拟机枪扫射的哨音,甚至无视同伴因跌倒而被踩踏的痛苦呻吟,只是如同潮水般,一波接一波,亡命地向着前方插着稻草人的土坡发起决死的冲锋!尘土被沉重的脚步掀起,形成浑浊的黄雾,弥漫在空气中,带着呛人的土腥和汗水的咸涩。

南振国站在场边树荫下,冷眼旁观。他清晰地看到,这种被奉为圭臬的“玉碎”冲锋背后,是战术层面极致的愚蠢和对生命的极端漠视。冲锋队列密集而混乱,毫无火力掩护和梯次配置的概念,完全暴露在假想敌的交叉火力下。一旦遭遇顽强抵抗,这种缺乏弹性的冲锋,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这印证了张作相密卷中对日军“重精神轻物质”、“后勤补给链脆弱”的精准判断。** 他们迷信精神原子弹能粉碎一切,却忽略了现代战争是钢铁与后勤的较量。南振国在心中默默记录:白兵突击的狂热程度、冲击距离、队形混乱度、对伤亡的漠视态度……这些都是未来战场上可以利用的致命弱点。

目光转向另一侧。一小队学员正在教官的呵斥下,笨拙地操作着几辆新配发的**九五式轻型装甲车**。这些铁皮罐头轰鸣着,在训练场上笨拙地转向、爬坡。南振国的目光锐利如刀,精准地捕捉着细节:装甲薄弱,侧面甚至能被大口径步枪弹穿透(他注意到一处训练弹留下的清晰凹痕);观察孔狭小,视野极差;发动机噪音巨大,如同移动的靶子;最关键的是,其部署模式极其僵化,总是试图伴随步兵冲锋,缺乏独立作战和快速机动的意识。他默默记下其爬坡角度、转向半径、发动机位置等关键数据。

在枪械维护区,南振国借故靠近。几名学员正在擦拭新配发的**三八式步枪改进型**(后世称为九九式步枪的前期测试型号)。他装作请教问题,手指看似无意地拂过枪身。冰冷的金属触感下,他敏锐地发现了变化:枪管略微加长加重(提升远度),**但最关键的弹仓设计依旧沿用老式的五发漏夹供弹,而非更先进的弹匣!** 这意味着火力持续性并无本质提升,在自动武器面前劣势明显。他暗暗记下改进点与未改进的致命缺陷。

**课堂:毒液渗透的讲堂**

战术理论课的大教室,窗户洞开,却依旧闷热难当。天花板上老旧的电扇有气无力地旋转着,搅动着粘稠的空气,却带不来丝毫凉意。讲台上,一名佩戴着中佐衔的教官,正唾沫横飞地讲解着“满洲之战略地位”。他身材矮壮,留着标志性的仁丹胡,眼神狂热。

“……满洲!乃帝国生命线之所在!其广袤之土地、丰富之资源,乃天照大神赐予大和民族开拓生存之神圣空间!支那积弱无能,暴戾无道,致使满洲三千万民众陷于水深火热!帝国膺惩暴支,驱逐赤俄,建立王道乐土,实乃解民倒悬、顺应天命之圣战!” 教官挥舞着教鞭,重重敲打着黑板上巨大的满洲地图,尤其是被红圈重点标注的旅顺、大连区域。

他的话语如同毒液,渗透进每一个音节:“诸君!记住!满洲之特殊权益,乃帝国将士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不容置疑!不容侵犯!任何挑战此权益者,无论其来自何方,皆为帝国之死敌!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粉碎!”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尤其在几个中国留学生脸上停留,带着赤裸裸的警告与蔑视。

“圣战!圣战!圣战!” 台下部分狂热的日本学员如同被点燃的干柴,跟着嘶吼起来,眼神中燃烧着扭曲的使命感。

南振国面无表情地坐在后排,手中的钢笔却在笔记本上飞速移动。他不仅记录着教官宣扬的“满洲特殊权益”论调,更精确地记下其煽动性话语的节奏、用词习惯、以及提及“特殊权益”时重点强调的地域(旅大)和资源(抚顺煤矿、鞍山铁矿)。**“满洲特殊权益”**——这个冰冷而充满侵略性的词汇,瞬间刺痛了他的神经,让他想起了贴身存放的那半张“大和烟草”烟标,想起了王妍妍父亲那家“专供日本领事馆”的隆昌号商铺!这张无形的网,从奉天的货栈商铺,到东京的士官课堂,正以“权益”之名,编织着掠夺的血腥图景!他强压着翻腾的怒火,将这份浸透毒液的思想渗透证据,牢牢刻录在纸页之上。

**毒蛇的舞步:张志远的异动**

在食堂油腻腻的长条餐桌旁,南振国和李正操沉默地吃着简单的饭食。目光扫过,正好看见张志远端着餐盘,笑容满面地坐到了几名日籍教官(其中一位正是吉田茂引荐入校的)那一桌。他熟练地用日语谈笑风生,姿态谦卑而热络,不时为教官们添茶倒水,言语间充满了对“帝国武运”的恭维和对“日满亲善”的赞美。那副谄媚的嘴脸,与他在中国学员面前表现出的“温和有礼”判若两人。

更令人警惕的是,南振国发现张志远开始频繁地私下宴请一些立场摇摆、或家境普通、容易受到诱惑的中国留学生。地点往往是校外一些较为高档的料亭或居酒屋。席间,张志远巧舌如簧,时而以“同窗之谊”、“未来前途”拉拢,时而隐晦地暗示东北军前途暗淡、中央军鞭长莫及、唯有“顺应大势”方是明智之举。他刻意疏远南振国和李正操,甚至在走廊相遇时,也仅仅是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眼神深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和审视。

更卑劣的是,南振国从一位相熟的、负责学员日常管理的日籍助教那里,偶然得知张志远曾向校方“反映”:南振国在课堂上“神情倨傲”、“对帝国教官的教诲似有抵触”、“学习态度值得商榷”。虽然只是不痛不痒的“反映”,但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这是在为可能的陷害铺垫,也是在试探校方的态度!

**危机初现:无处不在的眼睛**

傍晚,南振国如往常一样前往图书馆。当他走到熟悉的、靠近军事地图区的偏僻角落书架时,脚步微微一顿。一个穿着普通学生服、背对着他似乎在查找书籍的身影,引起了他的警觉。这个人身材中等,毫无特色,但南振国清晰地记得,昨天下午在战术课教室外走廊的尽头,也见过这个背影!他停留的位置,恰好能通过书架缝隙,观察到南振国常坐的那个座位!

南振国不动声色,装作寻找书籍,迂回绕行。眼角的余光瞥见,那人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迅速合上手中的书(一本与军事毫无关系的《源氏物语》),低着头匆匆离开,步伐看似随意,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仓促。

离开图书馆,南振国没有首接返回宿舍,而是习惯性地绕了一段远路,走向墨香斋所在的区域。在即将拐入那条熟悉而隐蔽的巷弄口时,他如同最警觉的猎豹,骤然停住脚步,身体隐在墙角的阴影里。

巷口地面的泥土上,多出了几道清晰的、不属于林婉茹和他的鞋印!鞋印较新,纹路是东京常见的胶底劳保鞋款式,但尺码偏大,步距也与林婉茹的明显不同。更让他心头发紧的是,在巷口一个堆放废弃木箱的角落,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被踩灭不久的烟头。他蹲下身,用指尖小心地捻起——不是林婉茹偶尔会抽的那种细长的、带着薄荷味的女士烟,而是一种廉价的、烟丝粗糙、烟屁股被熏得焦黑的本地“朝日”牌香烟!这种烟味浓烈呛人,绝非林婉茹的喜好!

有人来过!而且就在不久前!在监视墨香斋!在监视他与林婉茹的联络点!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顺着脊椎爬上南振国的后颈。樱花树浓密的绿荫在头顶投下沉重的阴影,仿佛无数只窥视的眼睛。蝉鸣不知何时开始在远处的树丛中聒噪起来,声音嘶哑而单调,如同为这步步紧逼的危机敲响的丧钟。他迅速处理掉烟头,抹去自己留下的痕迹,转身融入渐渐深沉的暮色之中,每一步都踏在无形的刀锋之上。特高课的网,己经收拢到了身边,而毒蛇张志远,正在阴影中吐着信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