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补阙录

第9章 山城烟火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补阙录
作者:
文子奏细乐
本章字数:
4620
更新时间:
2025-07-07

苏砚的筷子停在半空。“那个男人?可能是谁?”

“嘿,要不就是她前夫,要不就是她情人。”张珊将一个包子塞进嘴里,边嚼边说。

“以前我妈有个同事,好像叫邱什么来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天天嫌她丈夫没能当上大领导,动不动就打她丈夫,导致她丈夫脸上没一块好皮,全是抓痕,后来她前夫终于鼓起勇气跟她离了,结果你猜怎么着?”张珊转头看向苏砚,一脸期待。

“怎么着?”苏砚也有些好奇,向来只听过女的被家暴,男的被家暴还是第一次听,这不免勾起了她的好奇心。

“才刚离,她就和家长群里的一个男家长同居了,住的还是她前夫留给她的房子,那男人一开始以为她有钱,哄着她,后来发现她没钱,天天打她,有一次她请了一周的假没去上班,你猜干嘛去了?”张珊神神叨叨的看着苏砚。

张珊生活在一座小县城,小县城里是没有秘密的,所以张珊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时事八卦,她说起这些故事时,俨然一个说书人模样,时不时的还要让人猜一下。

“怀孕了?”苏砚睁大眼睛。

“嘿,怀孕什么的,那都西十多了,也没那么容易。”张珊吸了一口豆浆。

“啊?”苏砚忍不住有些惊讶。

“你知道吗?她回去上班的时候脸是青的,她跟人家说是她在家里换灯泡,没踩稳凳子,倒下来砸的……”

“又不是谁没摔过,摔下来可能尾椎骨骨折,甚至是手骨折,都不能砸到脸。我看呀!这金红肯定就跟我妈单位那同事一样,肯定是遭受了某个人的家暴。”张珊继续说。

“是吗?”苏砚有些困惑的想着,如果真的是被家暴,她为什么会说有鬼?如果她有情人,为什么她还总来找易老师?

想起有可能正是因为当时自己出的这个主意,金红才变成今天这样,苏砚不禁有些内疚,她抬起眼睛看向张珊,问:“她……能好吗?”

“能吧。”张珊伸手拍了拍她的肩,“别想太多,又不关我们的事,就像你说的,虽然我们确实是出了点馊主意,但白老板和她都没见面,她就那样了,肯定跟咱俩编的故事没关。”

晨光透过纱窗落在两人肩上。苏砚突然想起今天放假,寝室另外两人都走了,她问张珊:“你不回家呀?”

“回啊!不但我回,你也跟我一块回。”张珊笑着,将订票信息在苏砚眼前晃了晃。她眼睛突然亮起来,“我爸手艺可好了,我妈很温柔,我们家里还有桂花酒、杨梅酒,好喝得很……”

“珊珊!”苏砚盯着手机上“15:30”的发车时间,“我什么都没准备!”

“准备什么?换洗衣物穿我的,洗漱用品家里有多的。”张珊说着,将吃完的盒子往垃圾袋一丢,快速将垃圾袋收好,一手提起垃圾袋,一手拽双肩包往背上背。

“对,带上你身份证哈,身手钥钱都带上,就齐活了。”张珊说着向门外走去,苏砚没法,随便收了两件换洗衣物装包里,跟着张珊出门了。

十月的重庆像口烧红的铁锅。苏砚刚下高铁,湿热的风就裹着火锅香钻进鼻腔——不是实验室那种刻意调香的化学味,是混着牛油、花椒和老卤的烟火气,浓得能沾在睫毛上。

张珊把双肩包甩到肩上,发梢还滴着高铁站空调的水珠:“我爸说今天特意留了锅底,去年冬天囤的汉源花椒,你等下尝毛肚,他切得比好多火锅店的墩子师傅还薄。”她拽着苏砚往巷子里钻,青石板被太阳晒得发烫,“看见那排红灯笼没?‘张记老灶’,我爸开了二十年,墙根那口泡菜坛还是我小学时他从磁器口挑回来的。”

店门是褪了色的朱红,门楣上“张记老灶”西个字被烟火熏得发亮。苏砚刚跨进去,就听见炸酥肉的“滋啦”声——穿蓝布围裙的中年男人正抡着漏勺,油星子溅在他胳膊上,倒像在跳川剧变脸:“珊珊回来啦!哟!你这是去非洲玩了一趟?”张父说话间抬起眼眸,一看见自己女儿那健康的小麦色皮肤,他眼睛瞬间就亮了,重庆人哪有这样的皮肤,就是那些成天在火车站、高铁站等客人的司机也都死白的。

“爸,给点面子。”张珊有些无语,张父这才注意到站在旁边的苏砚,一见苏砚,白白净净的,一张脸看起来精致温柔,这不就是自己和妻子理想中的女儿吗?

“这位就是你总说的苏同学?快坐快坐,锅都烧滚了!”张父的声音像敲铜盆,震得房梁上的竹编鱼灯首晃。苏砚坐下时碰倒了醋壶,他反手就抄起块抹布擦桌子,围裙口袋里还插着半支粉笔——后来才知道是给客人划菜单用的:“毛肚、黄喉、鸭血各一份,藕片要九孔的,苏同学吃辣不?我们这锅底分三档,微辣都比外头中辣猛。”

“爸!”张珊踹了他腿弯一下,“苏砚是北方人,你给她调个清油碟。”她转头对苏砚笑,红色发箍将她额前的碎发全拢了起来,光亮的脑门上全是汗珠。“我爸这人,跟我一样,好玩得很,你在我们家就不用拘束,我跟你说件好笑的事,上回有个成都来的小伙子不信邪,非要点特辣,结果吃的时候说辣,他非说人家‘虚火’,追着送了三碗冰粉。”

铜锅“咕嘟咕嘟”冒泡,牛油在沸水里滚成金红色的云。苏砚夹起片毛肚,七上八下涮完,脆得能听见“咔嚓”声——和实验室的培养皿碰撞声不一样,是带着油香的、鲜活的响。张父蹲在旁边剥蒜,指甲缝里沾着蒜皮:“苏同学在学校是搞啥子研究哦?珊珊总说你厉害,说你看古方比看手机还快。”

苏砚的筷子顿了顿。她想起秦朝的竹简,想起扶苏在烛火下抄方的侧影,想起易铭给她看的光谱图——那些事突然变得很远,眼前只有张父额角的汗珠,和他围裙上“张记老灶”的线绣logo,针脚歪歪扭扭,像极了古代医书里的批注。

“就……研究古方的现代应用。”她低头搅油碟,花生碎沉到碗底,“张叔的火锅汤头要是能测测成分,说不定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父大笑,震得醋瓶都晃了:“要啥子遗产哦!我就盼着珊珊赶紧毕业,来我这里帮帮忙,你看这店,中午坐满外卖小哥,晚上全是小年轻,锅铲一响,比读十本古书都实在。”他突然一拍大腿,“对了!厨房有坛十年陈的醪糟,等下给你们装两瓶带回去,煮粑粑儿甜得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