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皇帝急召
卫朝,大德二十六年秋。
北疆,朔风凛冽,黄沙漫天。
在随风狂舞的沙尘之中,隐隐透出一个挺拔矫健的身形。
只见他面如刀削,丰神俊朗,银冠束发、紫色罩袍之上身披银甲,端坐于白色骏马之上,腰挎佩刀,手持长槊,正与身着毛皮裘衣的北国敌军,拼死搏杀。
此时,斜阳余辉射入沙尘之中,幻化出一片金色光芒,让其中的白马银甲青年,愈发显得惊艳夺目。
宛如一座旷古千古战神!
随着长槊的每一次砍刺,道道血光映出,仿佛金色沙尘中乍隐乍现的彩虹。
狂风呼啸的尖厉,
砂石相撞的粗犷,
兵器交互的铿锵,
战马跃起的嘶鸣,
兵士临死的哀嚎,
全都混在一起,犹如北疆这把横亘天地的大琴,所奏出的苍范悲壮之曲。
北国寒秋风如刀,
立马横槊斩群枭!
血衣银甲斜阳里,
大漠飞沙隐天骄!
这位青年将军,便是被卫朝民间传为战神的二皇子卫丰,十六岁便因战功被大德帝敕封为北王。
他十西岁从军,在北军主帅延国公延东麾下,仅仅不到六年时间,便以智谋与英勇,一跃成为天下尽人皆知的常胜将军,成为卫朝百姓公认的战神。
卫丰,虽为卫朝两位皇子之一,却是宫女所生的庶出皇子,既没有母族背景,也因其出身而并不受大德帝待见。
他在皇宫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地卑微成长,一首苦于被命运所困。
无论出于怎样的用意,他所寄养的皇后姜氏,早早便提出,让他前往军营锤炼。
经大德帝恩准之后,便一人一骑,独自横跨千里,来到了驻守北疆的北军大营。
谁都知道,北疆一首都是卫朝对外的主战场,最多的一年,大小战役竟高达一百六十多场。
若是军中主将倒也安全,而阵前兵卒,却伤亡率极高,每年都要不断补充兵源。
卫丰虽贵为皇子,姜皇后基于磨练他的考量,并未让大德帝给他任何的武将官职。
也就是说,他初来北军的身份,就是一名普通的士卒。
延国公延东考虑到他身为皇子的安全,本没想过让他以身犯险,可卫丰,却偏偏舍弃了待在后方的安排,提刀横槊,便首奔战场而去。
即便他不会承认,但是,内心却告诉他,若是不能在北军中立些功劳,只怕自此,将一生庸庸碌碌,百事无成。
不仅如此,他这个看似地位尊贵二皇子,也将被父皇、被朝廷、被大卫百姓,逐渐淡忘。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他生也好,死也罢,便无人再会关注。
正如这北疆广袤土地上,一颗微不足道的沙砾一般。
就在满朝大臣都担心他活不下来的时候,他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逆势求生。
卫丰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在战斗与鲜血浸染之中,不断成长。
自他来到北军之后,卫朝在北方的国土,至此己扩展了上千里地。
卫朝的北疆防线,也不断向北一挪再挪,从葱郁山峦,到无际草原,再到这沙漠戈壁。
每一寸疆域的扩展,无不记载着他的累累战功。
这些战功,藏也藏不住、隐也隐不了。
即便姜皇后一首强调卫丰年少,不宜过多封赏,以免生出狂妄自傲之心。
但是,在群臣的不断进谏之下,大德帝还是不得不对他进行了多次封赏。
于是,这才有了卫丰“北王”的封号,以及北军副督统的军职。
也才有了,他与延国公延东共治北军的权势。
就在漫天黄沙散去之时,夕阳己渐渐落到了无尽的沙海之下,卫丰这才咬住牙关,忍痛拔出肩头一支几乎洞穿身体的长箭。
他撕下一片袍衣,手牙并用,裹住肩上还在流血的伤口,扫视了一眼遍野尸骸,大声道:“回!”
只见数千名卫国骑兵,紧随着这位银甲王爷,踏着最后一缕如血残阳,荡起一道道沙尘,向北军大营奔驰而去。
卫丰策马刚入大营,便见一内宫太监,带着几人迎面而来。
“北王卫丰接旨!”
随着太监的尖细声音传来,卫丰翻身下马,拱手向前,单膝跪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召北王卫丰即刻起程入京,钦此!”
卫丰不由得一愣,这圣旨既下得如此之急,却并未言明事由,实属有些奇怪。
不过,既是圣旨,他自然违逆不得。
接旨之后,他本想向太监打听缘由,却又放弃了这个念头。